[发明专利]用于汽车的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6112.2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2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M·雷恩普雷奇特;S·米伊德勒;G·贝姆;A·特尤夫;T·伊德勒茨伯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ZKW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00 | 分类号: | B60Q1/00;F21S43/14;F21S43/145;F21S43/249;F21S43/251;F21S41/141;F21S43/239;F21S41/155;F21S43/243;F21S41/24;F21Y105/00;F21Y115/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周志明;董均华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照明 装置 | ||
一种用于汽车的带有光导部件(14)的照明装置,该光导部件具有光射入面(16)和光射出面(15),其中,至少部分地在光导部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电的照明层(19)。照明层有利地被构造成OLED层。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带有光导部件的照明装置,该光导部件具有光射入面和光射出面。
这种照明装置如今在汽车领域中广为应用,例如可看到,这种光导部件设置在前照灯的出口周围,其中,例如来自发光二极管的光投射到光射入面上,并向前方射出。除了真正的照明功能外,这种光导部件还有很多造型设计主题也很重要。除了应用在前照灯区域中之外,这种照明装置还被设置用来对汽车进行内部照明或侧向照明或尾部照明。已知有一些方案用来给光导部件的侧面设置干扰部位结构,从而使得投射到光射入面上的光在这些干扰部位散射并且向旁侧散射。
这种照明装置例如在DE 10 2010 054 923 A1中结合以前照灯公开过,而DE 102011 050 422 A1公开了一种在汽车尾灯上的类似应用。
文献US 2013/027956 A1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具有光学引导部件的光学系统,该光学引导部件带有光射入面和光射出面,在光射入面上设置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作为发光层。这用来引起OLED的光沿着通过引导部件的造型而优化的方向上射出。除了OLED层外,该文献并未公开其它光源。
文献US 2009/0262545 A1描述了平面OLED与传统的、非平面的光源比如LED的组合,其中公开了不同的设计,例如使用汽车尾灯,但并未公开使用光导部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所述类型的一种照明装置,其能实现不仅从光射出面射出光,而且也能实现向旁侧射出光。这里一方面无需光导部件的繁琐的构造,另一方面能在射出的光的品质方面(强度、颜色)有较高的灵活性。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规定,至少部分地在光导部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电的照明层。
实际上,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能以简单的方式让观察者获得一种深度印象或者说一种3D效果,为此,按照现有技术,需要繁琐的光导体组合结构。也可以在观察者看来造型相同的情况下实现多种光功能。
这种照明层例如也可以构造成所谓的“OLED”层,其能实现以不同的颜色进行照明,并且在制造技术上能毫无问题地将其制造得很薄。
这里需要说明,DE 10 2009 009 087 A1已经披露了结合汽车照明使用OLED层,在该文献中公开了用于汽车的照明装置,其在第一光源的反射器前面设置了遮盖该反射器的薄的、平面有机的发光二极管(OLED),由此例如可以叠加后雾灯和尾灯的光功能。
如已述,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规定,照明层被构造成OLED层,但也可以将照明层例如构造成电发光层。
根据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设置杆状的光导体,其具有用于至少一个光源的光的至少一个馈入部位,该光导体沿着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干扰部位机构以及位于该干扰部位机构对面的光射出面,光导部件的光射入面在光技术方面与杆状光导体的光射出面连接。使用这种在汽车照明技术中广为公知(例如AT 503 926 B1)的杆状光导体得到了良好的照明,这种照明也可以仅来自于一个唯一的位于馈入位置的光源,其中,发光二极管特别适合作为光源。
还可以规定,光导部件被构造成空心柱体,其中,柱体壁的两个端面形成了光射入面和光射出面。这种造型例如可与汽车前照灯相结合地灵活使用。尤其可以规定,柱体壁至少局部地包围前照灯模块的光射出开口。
此外有益的是,杆状光导体的造型适配于光导部件的光射入面,以便避免光损失和简化结构。
另一方面也可行的是,光导部件的光射入面配设有各个光源,这些光源直接把光馈入到光导部件中。在有些情况下,一个唯一的光源或者仅仅少量光源就足以保证令人满意的光射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KW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ZKW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61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