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摸面板基板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26251.5 | 申请日: | 201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0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木田和寿;宮本雅之;伊藤资光;吉村和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面板基板。
背景技术
近年,在移动电话、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等中广泛使用如下电子设备:其将在使手指或者输入用的笔(检测对象物)与显示画面接触或者接近的情况下能检测出检测对象物的位置的触摸面板基板设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
例如,静电电容型的触摸面板基板具有:电极层,其具有在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传感器电极和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的第2传感器电极;以及触摸控制器,其基于在第1传感器电极与第2传感器电极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算出检测对象物的位置。在静电电容型的触摸面板基板中,有如下问题:当外部的静电电压施加到传感器电极时,引起误动作或者触摸控制器被静电破坏。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触摸垫及其制造方法:其具备电极和与各电极单独地导通的引线层,即使在组装工序、保管工序中电极间由于带电而产生电位差,也容易防止由于放电导致的引线层的破损。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触摸面板:屏蔽从外部侵入的电磁噪声、静电,由此能减少由于误动作引起的误识别。
图15是专利文献2的触摸面板的示意图,(a)是触摸面板的示意性俯视图,(b)是(a)的XX’截面图。
如图15所示,在专利文献2的触摸面板200的基板202的表面203形成有:多个检测电极205;以及配线电极207,其与检测电极205(205a·205b)电连接,用于将检测信号传送到未图示的检测电路。另外,在基板202的外周,为了屏蔽从外部侵入的噪声而形成有与GND连接的第1屏蔽电极208。多个检测电极205形成于基板202的中央部,构成检测区域204。配线电极207集中地形成于检测区域204的外侧,构成配线区域206,并集中于基板的右边端部,构成端子部TA。第1屏蔽电极208在包含检测区域204和配线区域206的区域的外侧以包围检测区域204和配线区域206的方式形成。利用该构成,从基板202的端部侵入的噪声在到达配线电极207、检测电极205前就被第1屏蔽电极208屏蔽,因此能减少由于误动作引起的误识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155514号公报(2012年8月16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218542号公报(2010年9月30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2的触摸面板200的第1屏蔽电极208并不是以完全包围检测区域204和配线区域206的方式形成于基板202的整个外周,而没有形成于基板202的外周中形成有端子部TA的部分。因此,噪声从基板202的外周中没有设置第1屏蔽电极208的部分侵入。其结果是,有可能产生由于误动作引起的误识别或者未图示的检测电路(触摸控制器)被破坏。
图16是专利文献2的触摸面板的其它例的俯视图。在图16中省略检测电极和配线电极的图示。在图16所示的触摸面板201中,在端子部TA连接着第1柔性基板230的一端。另外,在第1柔性基板230上安装有信号处理IC231,在第1柔性基板230的另一端连接着第2柔性基板232。第2柔性基板232与未图示的触摸控制器连接。并且,在第1柔性基板230的端子部TA的上部形成有第1屏蔽电极208’。触摸面板201利用第1屏蔽电极208或者208’包围基板202的整个外周,因此与触摸面板200相比能提高来自外部的电磁噪声的屏蔽效果。
但是,第1屏蔽电极208’形成于第1柔性基板230的上部,而没有形成于基板202上。因此,不能充分屏蔽从基板202的外侧沿着基板202的表面串入地侵入的噪声。
另外,专利文献2的触摸面板将基板202的形成有检测电极205的一侧的面设为检测面。因此,来自用户的手指的静电传导到检测电极205,通过第1柔性基板230和第2柔性基板232对触摸控制器施加静电的电压。其结果是,触摸控制器被破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触摸面板基板:屏蔽将要侵入到基板的传感器电极形成面的静电,由此能防止由于施加静电的电压而导致的检测电路的破坏。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62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