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9596.6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3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晋均;矶部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9/18 | 分类号: | B60C9/18;B60C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薛晓奇,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提高耐久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通常,工程车辆用子午线轮胎长期使用于重载重且路况不良的条件下,因此要求其具有高耐久性能。特别是抑制稳定层端部发生脱层(带边缘脱层)的要求强烈。
另外,以往的工程车辆用子午线轮胎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30641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耐久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方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充气轮胎具备:一对胎圈芯;帘布层,所述帘布层架设在所述一对胎圈芯间;以及,带束层,所述带束层将以帘线橡胶覆盖钢制带束层帘线而成的至少4片稳定层叠层后构成,并且配置在所述帘布层的轮胎直径方向外侧,其特征在于,将配置在轮胎直径方向最外侧的所述稳定层称为最外层稳定层,并且将与所述最外层稳定层相邻且配置在轮胎直径方向内侧的所述稳定层称为邻接稳定层时,所述最外层稳定层与所述邻接稳定层之间的帘线间距离Ga相对于所述最外层稳定层及所述邻接稳定层的所述带束层帘线外径最大值具有的关系。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充气轮胎中,最外层稳定层与邻接稳定层之间的帘线间距离Ga得到优化,因此轮胎转动时,可降低这些稳定层间产生的形变。因此,具有抑制发生脱层且提高轮胎耐久性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记载充气轮胎的带束层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1所记载充气轮胎的带束层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1所记载充气轮胎的带束层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1所记载充气轮胎的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1所记载充气轮胎的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含有在维持发明同一性的同时可以置换并且容易置换的内容。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多个改进例可以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范围内任意组合。
[充气轮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图。该图表示轮胎直径方向的剖面图的单侧区域。此外,该图作为充气轮胎的一例,表示被称为OR轮胎(Off the Road Tire)的工程车辆用子午线轮胎。
另外,该图中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是指在包含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的平面中切断轮胎时的剖面。此外,符号CL是轮胎赤道面,是指通过轮胎旋转轴方向的轮胎中心点并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此外,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直径方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
本充气轮胎1具有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的环状结构,具备一对胎圈芯11、11、一对胎边芯12、12、帘布层13、带束层14、胎面胶15、一对侧壁胶16、16、以及一对轮辋护胶17、17(参照图1)。另外,图1中,胎边芯12、胎面胶15、侧壁胶16及轮辋护胶17的边界被省略。
一对胎圈芯11、11是将多个胎圈钢丝束成的环状构件,构成左右胎圈部的芯部。一对胎边芯12、12分别配置在一对胎圈芯11、11的轮胎直径方向外周,用于增强胎圈部。
帘布层13呈圆环状架设在左右胎圈芯11、11间,构成轮胎的骨架。此外,帘布层13的两端部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卷回并固定,将胎圈芯11及胎边芯12包住。此外,帘布层13以帘线橡胶覆盖由钢组成的多个帘布层帘线并轧制加工而成,具有绝对值85[deg]以上95[deg]以下的帘布角度(帘布层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
带束层14将至少4片稳定层141~144叠层而成,并且配置为围绕在帘布层13的外周。一般的OR轮胎中,叠层4片~8片稳定层,构成带束层14(省略图示)。下面将介绍带束层14的结构。
胎面胶15配置在帘布层13及带束层14的轮胎直径方向外周,构成轮胎的胎面部。一对侧壁胶16、16分别配置在帘布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构成左右侧壁部。一对轮辋护胶17、17分别配置在左右胎圈芯11、11及帘布层13卷回部的轮胎直径方向内侧,构成与轮辋法兰对应的左右胎圈部接触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未经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95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