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接入承载子流组合RFC的配置指示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29874.8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9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舒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接入 承载 组合 rfc 配置 指示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接入承载子流组合 RFC的配置指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语音通信业务,按照使用带宽可以分为宽带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 (AdaptiveMulti-RateCodec;简称AMR)和窄带AMR。窄带AMR语音编 码采样速率为8kHz,语音频率集中在200-3400Hz,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 Modulation;简称:PCM)编码需要8k*8bit=64kbps;宽带AMR语音编码采样 速率从8kHz提高到16kHz,PCM编码速率从8k*8bit=64kbps提高到 16k*14bit=224kbps,语音频率范围扩展到50-7kHz。相对于窄带语音频率范 围,宽带语音增加了低频和高频使得宽带语音获得更多“浑厚”和“清晰” 的感觉。
AMR语音数据是由编解码器通过模数转换和特有格式编解码而产生的, 根据产生的语音数据的重要性和对错误的敏感性可分为A、B、C三类,分别 对于三个子流。子流是针对无线接入承载(RadioAccessBearer;简称:RAB) 而言的,一条RAB是通过一至多个子流来实现的,而子流数目由高层即非接 入层所决定,与具体业务属性(如编解码方式)密切相关。RFC(RABsub-Flow Combination)是指一个RAB中各个子流的属性组合,所述属性是指子流大 小。宽带AMR中包括9种AMR传输速率,而且在现有技术的26.201协议 和26.202协议中对其中速率为15.85k和23.85k的子流大小规定不同,具体 如表1所示。
表1
由于现有技术中,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Controller;简称RNC) 是按照核心网(CoreNetwork;简称CN)指示的子流数目和子流大小来进行 空口配置的,所述的子流数目是指包括几个子流,例如A类子流、B类子流 和C类子流。因此针对同一AMR传输速率(例如15.85k或23.85k),若CN 与用户设备(UserEequipment;简称UE)使用的各子流的子流大小配置不一 致,则将导致语音数据帧被丢弃,从而发生静音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线接入承载子流组合 RFC的配置指示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核心网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UE上报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 用于标识所述UE所支持的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AMR通信协议类型的标识 信息;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以及预先协商的AMR传输速率, 获取对应的线接入承载子流组合RFC,所述RFC包括各子流所对应的子流大 小;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无线网络控制器发送所述RFC,所述RFC用于所 述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空口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自身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标识 所述UE所支持的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AMR通信协议类型的标识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能力信息,触发所述核心网 设备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以及预先协商的AMR传输速率获取对应的线接入承 载子流组合RFC,并发送给无线网络控制器,所述RFC用于所述无线网络控 制器进行空口配置;所述RFC包括各子流所对应的子流大小。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另一种核心网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用户设备UE上报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 于标识所述UE所支持的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AMR通信协议类型的标识信 息;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以及预先协商的AMR传输速率,获取 对应的线接入承载子流组合RFC,所述RFC包括各子流所对应的子流大小;
发送器,用于向无线网络控制器发送所述RFC,所述RFC用于所述无线 网络控制器进行空口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另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获取自身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用于标识所述UE 所支持的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AMR通信协议类型的标识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98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