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饮料供给系配管的杀菌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0097.9 | 申请日: | 2014-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6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早川睦;伊东周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7C7/00 | 分类号: | B67C7/00;B67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晓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饮料供给 配管 杀菌 填充 加热蒸气 杀菌工序 时间检测 并运算 排出 饮料 | ||
一种饮料供给系配管的杀菌方法及装置,饮料供给系配管(7)将饮料同时向多个填充嘴(2a)输送,将热水或加热蒸气向饮料供给系配管(7)输送,一边将该热水或加热蒸气从全部的填充嘴(2a)排出,一边每隔规定时间检测上述饮料供给系配管的规定部位以及全部的填充嘴的温度并运算F值,在其中最小的F值达到目标值时,结束杀菌工序。由此,能够迅速地进行饮料供给系配管的杀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饮料填充到PET瓶等容器中的饮料供给系配管的杀菌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过无菌填充装置将饮料填充到瓶子等容器中的情况下,显然不得不将饮料自身杀菌而形成无菌状态、不得不将无菌填充装置中的具有稳压罐、送液管、填充嘴等的饮料供给系配管内也预先洗净、杀菌而形成无菌状态。
以往,对在饮料填充路径内通过的饮料自身,测定其饮料的杀菌值即F值,基于其履历信息确认是否进行了能够保证饮料品质的程度的杀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另外,关于无菌填充装置的饮料供给系配管,在定期地或者更换饮料的种类时,进行CIP(Cleaning in Place)处理,进而进行SIP(Sterilizing in Place)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3)。
CIP通过使例如水中添加了氢氧化钠等碱性药剂的洗净液在从饮料灌装经路的管路内到填充机的填充嘴的流路流过后,使水中添加了酸性药剂的洗净液流过而进行。由此,将附着在饮料填充径路内的上次的饮料的残留物等去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3)。
SIP是在进入饮料的填充作业之前用于预先将上述饮料供给系配管内杀菌的处理,例如通过使蒸汽或热水在上述CIP清洗过的流路内流过而进行。由此,饮料填充径路内成为无菌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第0003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318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532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26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15893号公报
目前,就饮料食品而言,由于加热时间的长短而使饮料食品自身的味道、质地等品质发生变化,故而进行严格的F值的管理。
但是,就无菌填充装置的饮料供给系配管而言,主要由不锈钢材料等金属形成,不产生饮料那样的品质变化,故而进行比较宽松的F值管理。
例如,若以130℃加热了30分钟,则F值为233,但经验上可知,饮料供给系配管的杀菌处理以该程度就够了。因此,使加热蒸气或热水在饮料供给系配管流动且利用在饮料供给系配管的温度不易上升的各处配置的温度传感器测定温度,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到达130℃时,使计时器动作,在计时器计测了30分钟时,使加热蒸气等对饮料供给系配管的加热结束。
图7以温度和时间的关系表示该饮料供给系配管的加热方法。即,饮料供给系配管的各部位中的温度传感器的测定温度中最低的温度到达130℃的时刻起持续输送30分钟蒸气等,将饮料供给系配管加热,在经过了30分钟时,停止供给蒸气等,代替之,供给无菌的冷却风等而进行饮料供给系配管内的冷却。在图7中,升温到135℃是因为预计到为了安全而使温度有所变动。在图7中,灭菌条件为130℃以上、30分钟,阴影部分的面积对应于上述F值233。其中,实际上无视超过了130℃的部分的F值的积算部分。
但是,伴随着近年来的省能源化的进展,SIP消耗的热能的大小被视为问题。另外,从SIP需要的时间长度也从饮料的生产效率来看,被看作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点的饮料填充装置的饮料供给系配管的杀菌方法及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00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