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毛细管电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1417.2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3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宫田仁史;樱井利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管 电泳 装置 | ||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毛细管电泳装置中能够以少量的泳动介质除去在将泳动介质容器设置于装置时混入的气泡。本发明在毛细管电泳装置中仅利用阳极侧的泳动介质进行电泳,从而能够简化阳极侧的流路。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且以少量的泳动介质将此前在将泳动介质容器与装置连接时混入的气泡除去。并且,能够使消耗品的管理容易进行并能够减少消耗品数量,使电泳前的准备变得简单。进而能够简化装置并实现装置尺寸的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泳对核酸、蛋白质等进行分离分析的技术,特别是涉及毛细管电泳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开始广泛采用在毛细管中填充高分子凝胶、聚合物溶液等泳动介质的毛细管电泳装置。
以往采用了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毛细管电泳装置。与平板型电泳装置相比散热性高,并能够向试样施加更高的电压,因而具有能够高速地进行电泳的优点。并且,具有试样为微量即可、能够进行分离介质的自动填充、样本自动注入等很多优点,能够在以核酸、蛋白质的解析为代表的各种分离分析测定中使用。
图1表示毛细管电泳装置的现有例。毛细管电泳装置构成为包含:毛细管101;在毛细管101的两端施加高电压的电源102;由激光光源等构成的未图示的照射系统;检测荧光的未图示的受光光学系统;控制毛细管的温度的恒温槽103;向毛细管101填充泳动介质的泳动介质填充单元104;以及搬送装入有试样的容器的未图示的搬送机等。
毛细管101的阳极侧与泳动介质填充单元104的流路接合。泳动介质填充单元104内的流路分支为两个流路。一个流路与泳动介质容器105接合,另一个流路与缓冲液容器A106接合。
在毛细管电泳装置中,相对于仅具有50μm程度的内径的毛细管101,需要注入粘度比水高数百倍的泳动介质。因此,在泳动介质填充单元104中,采用了向泳动介质用流路的一端施加数MPa的压力的机构。作为这种机构,可以使用例如柱塞泵107。在图1的情况下,柱塞泵107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进行驱动。由此使流路内的容积变化,产生填充泳动介质所需的压力。
在分析试样时,在与毛细管101连结的流路的两端间(缓冲液容器A 106及缓冲液容器B109间)施加高电压,使进行了荧光标识的DNA等试样在毛细管的泳动介质中进行电泳。此时,电泳中使用的电荷基本上都是使用阳极侧的缓冲液中的电荷。试样因分子大小而在泳动速度上产生差异,从而被检测部108检出。
另外,在毛细管电泳装置中,需要进行泳动介质容器105的更换或毛细管101的更换。但是,在进行这些更换时,由于流路的一部分暴露于空气,因此存在空气混入流路内的可能性。
电泳时将几~几十kV的高电压施加在流路的两端间。因此,在流路内存在气泡的情况下,存在因该气泡而使流路电阻断的可能性。在流路被电阻断的情况下,会在阻断部位产生高电压差而引起放电。根据该放电的大小,而存在毛细管电泳装置被破坏的可能性。
因此,需要在电泳开始前从流路内去除气泡。
例如在泳动介质填充单元104的流路内存在气泡的情况下,将泳动介质填充单元104与毛细管101的连接流路关闭,在该状态下使泳动介质在单元内的分支路折返地流向缓冲液容器A 106。由此,从泳动介质填充单元104的流路区间将气泡除去。
另一方面,当毛细管101的流路内存在气泡时,则将相对于毛细管101的内容积为1.5倍程度的量的泳动介质向毛细管101内填充。此时,毛细管101的内径为50μm程度而较细。因此,气泡与泳动介质一起在毛细管101内流动,并从毛细管101的另一端侧排出。即,能够将气泡从毛细管的内部除去。
专利文献2示出了以较少的泳动介质量将气泡从泳动介质填充单元104的流路内除去的结构。具体而言,采用了以泳动介质从下方向上方流向泳动介质填充单元104与毛细管101的连接部的方式形成连接流路的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14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