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式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2016.9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4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大造;深井利真;家田正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明电舍 |
主分类号: | H01H50/00 | 分类号: | H01H50/00;H01H33/6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柳爱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式继电器,例如真空继电器或者绝缘气体密封式继电器,所述真空继电器通过包括波纹管的电流承载用路径而实现与外部电路的电连接,所述绝缘气体密封式继电器被气密密封,以便包封绝缘气体,例如SF6(六氟化硫)气体、干燥空气等。
背景技术
目前的密封式继电器(例如,市售真空继电器)几乎都是借助于由线圈产生的磁场在触点之间进行接通/断开(ON/OFF)切换的类型。不过,这种类型的继电器不能处理或承载大电流。
鉴于此,已经提出使用在电力系统的阻断器中采用的VI(真空断路器=真空阀)的构造。
VI构造成使得,为了承载几百安培(A)的大电流(例如,额定电流600A,额定断路电流20kA),使用可动轴和与所述可动轴连接的多个触点,或者通过挠性平织电线等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例如,在现有技术文献1、2和3中所示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9-76218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6-172847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5-25954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在通过使用与VI类似的路径来承载送往外部电路的电流的情况下,真空继电器具有以下缺点。
(1)在使用多触点或平织电线以便形成可动侧部分的电流承载用构造的情况下,引起例如尺寸增大、复杂、操作力增大等缺点。
(2)在电流承载受到集肤效应限制的RF(高频)电流承载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可动部件和多触点等进行的电流承载在可动部件用于承载大电流时不可避免地需要极大地增加可动部件的直径。
(3)为了制造可动轴,需要使用高导电性材料,例如铜合金等。
在本发明的真空继电器中,通过使用波纹管承载电流消除了已知实例的上述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由权利要求1确定的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密封式继电器,所述密封式继电器包括:绝缘筒体;第一继电器连接部分,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部分连接到所述绝缘筒体的一个开口端并且在它的内表面上具有第一触点;第二继电器连接部分,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部分布置成面对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部分并且在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部分之间留下给定距离;可动部件,所述可动部件可动地布置在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部分之间并且具有第二触点,当所述可动部件朝向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部分运动时,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接触;以及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可动部件沿用于在两个触点之间建立接触的方向和用于断开两个触点之间的接触的另一方向运动,使得通过由所述控制机构驱动所述可动部件而使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接触,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部分通过所述可动部件电连接,所述密封式继电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动部件和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部分之间提供波纹管,以便电连接所述可动部件和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部分。
在由权利要求2确定的发明中,提供了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密封式继电器,它的特征还在于:波纹管是双结构类型,包括内部波纹管和外部波纹管,所述内部波纹管具有气密密封功能,所述外部波纹管具有电流承载功能。
在由权利要求3确定的发明中,提供了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密封式继电器,它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气缸。
发明的效果
(1)在由权利要求1确定的真空继电器中,当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由于可动部件朝向第一继电器连接部分的运动而相互接触时,第一继电器连接部分和第二继电器连接部分通过波纹管电连接。
因为波纹管的表面面积与多触点等的表面面积相比较大,因此本发明在RF(高频)电流承载的大电流承载方面有利。
在本发明中,控制机构同与多触点或平织电线配合使用的控制机构相比能够减小尺寸、结构简化并且降低操作力。
此外,因为通过波纹管进行电流承载,因此不需要使用高导电性材料,例如铜合金等来制造可动轴。
(2)在由权利要求2确定的密封式继电器中,气密密封用内部波纹管保持绝缘筒体内部的真空状态,电流承载用外部波纹管电连接可动部件和第二继电器连接部分。因为气密密封用波纹管布置在内部,因此能够降低操作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明电舍,未经株式会社明电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20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子植入机与控制其中离子束的系统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