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口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2311.4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0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蕾;张崇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0 | 分类号: | H04L12/7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口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提供一种空口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减少了UE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无线承载数量,从而减少了现有技术中UE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无线承载时的消息交互,进而节省了UE的耗电量。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在无线承载上接收UE发送的第一数据块,该第一数据块中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一标识,无线承载为接入网设备与UE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S101);若该第一标识指示该第一数据的类型为NAS消息,则接入网设备向MME发送该第一数据(S102);若该第一标识指示该第一数据的类型为用户数据,则接入网设备向SGW发送该第一数据(S10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口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低复杂性和低功耗的机器对机器(英文:machine tomachine,缩写:M2M)系统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种典型的M2M系统的应用场景中,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缩写:UE)需要周期性地和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用户数据传输。具体的,UE需先通过随机接入流程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当UE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后,UE首先与接入网设备通过缺省的信令无线承载(英文:signal radio bearer,缩写:SRB)0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英文:radio resource control,缩写:RRC)连接,并在建立RRC连接的过程中建立用于传输大部分RRC消息和部分非接入层(英文:non-access stratum,缩写:NAS)消息的SRB1,以及在通过SRB1完成RRC连接配置的过程中,在安全性激活后建立用于传输NAS消息的SRB2和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数据无线承载(英文:data radio bearer,缩写:DRB),从而UE可通过SRB2向接入网设备发送RRC连接配置完成消息,在UE与接入网设备完成RRC连接配置之后,UE可通过DRB向接入网设备传输用户数据,进而由接入网设备将该用户数据通过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之间的S1承载传输给核心网设备,以完成该用户数据的传输。
然而,上述M2M系统的应用场景中,当UE需向接入网设备传输用户数据时,UE均需与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多条消息的交互才能依次建立传输信令的无线承载和传输用户数据的无线承载,从而导致UE的耗电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口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减少现有技术中UE与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无线承载时的消息交互,节省UE的耗电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口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接入网设备在无线承载上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第一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块中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一标识,所述无线承载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与所述UE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若所述第一标识指示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为非接入层NAS消息,则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移动管理实体MME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若所述第一标识指示所述第一数据的类型为用户数据,则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服务网关SGW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MME发送的第一承载的信息和第一连接的信息,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与所述SGW之间的用户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接入网设备与所述MME之间的信令传输通道;
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无线承载的信息和所述第一承载的信息,建立所述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一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无线承载的信息和所述第一连接的信息,建立所述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一连接之间的映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23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