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贫油光、抗刮和耐溶剂的聚碳酸酯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33076.2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3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S.科斯特罗米内;J.佩特措尔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思创德国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4/06 | 分类号: | C09D4/06;C09D125/00;C09D133/00;C09D15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维升;石克虎 |
地址: | 德国勒***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贫油 溶剂 聚碳酸酯 薄膜 | ||
本发明涉及涂层剂,其包含所述涂层剂固含量的至少30重量%的含量的至少一种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至少30重量%的可UV固化的反应性稀释剂;0.1至10重量份的至少一种光引发剂;和至少一种有机溶剂,其中烯类不饱和基团的含量为至少3摩尔/千克所述涂层剂固含量。用其涂覆的薄膜,尤其是聚碳酸酯薄膜在抗刮性、耐溶剂性和降低的油光效应方面具有改进的性质,这使它们特别适用于在薄膜嵌入成型法中制造塑料部件。
本发明涉及特别在聚碳酸酯薄膜上用于制备贫油光(oiling)、抗刮和耐溶剂的涂层的涂层剂。本发明还涉及包含基底和可由该涂层剂获得的涂层的层压件,并涉及该层压件用于在薄膜嵌入成型法中制造塑料部件的用途。
薄膜嵌入成型技术已公认用于在注塑法中制造塑料部件。其设定首先由涂覆的薄膜二维或三维地预制部件的正表面,然后从反面用塑料熔体填充或后注塑。
在此通常希望的是正面受到充分保护以抵御化学和机械作用。这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该表面上适当的涂层或漆层来实现。为避免成品三维部件的湿式涂覆,有利的是,应该将这样的漆层或涂层施加到薄膜上,其然后与该薄膜一起经受所有进一步的成型步骤和此后例如通过UV曝光最终固化。
由此对于适合这种技术的涂覆的薄膜形成非常特定的性质状况。在现有技术中,术语
难以与大的潜在UV交联潜力一起实现初级涂层的防粘连性(Blockfestigkeit)和热塑性特征方面的这种性质组合。
现有技术中对这一目标的大多数解决方案包括使用主要通过双固化法制备的大分子单体,尤其如Beck, Erich (BASF), Scratch resistant UV coatings forautomotive applications, Pitture e Vernici, European Coatings (2006), 82(9),10-19;Beck, Erich, Into the third dimension: three ways to apply UV coatingtechnology to 3D-automotive objects, European Coatings Journal (2006), (4),32, 34, 36, 38-39;Petzoldt, Joachim;Coloma, Fermín (BMS), New three-dimensionally formable hardcoat films, JOT, Journal fuer Oberflaechentechnik(2010), 50(9), 40-42;EP 2113527 A1, Petzoldt等人,Development of newgeneration hardcoated films for complex 3D-shaped FIM applications, RadTechAsia 2011, Conference Proceedings中所述。
这些薄膜产品用例如聚碳酸酯熔体后注塑(
对广泛用于汽车、各种其它交通工具、电气和电子设备和建筑工业中的此类塑料部件的视觉外观提出高要求。通常被称作“油光”的不规则彩虹现象破坏所需的视觉印象。当要制造光亮钢琴黑色的塑料部件时,这种不合意的效应显得特别醒目。
“油光”效应通过以一个方向反射的两个光束的干涉产生,其中一个光束在空气/涂层界面处反射,而另一光束在位于其下的涂层/基底薄膜界面处反射。这两个表面反射的光越多,该效应越可见。光亮基底上的光亮漆层是严重油光的先决条件。当例如光滑聚碳酸酯薄膜(例如制造商Bayer MaterialScience AG以Makrofol DE 1-1商标名出售)用光亮清漆覆盖时,正好是这种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思创德国股份公司,未经科思创德国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30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