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设备被固体污染的过滤器元件的再生方法及排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6678.3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8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C.海尔肯布林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F02D41/02;F01N3/023;F02M26/06;F02M26/46;F02M26/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设备 固体 污染 过滤器 元件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排气设备(14)的被固体污染的过滤器元件(30)再生的方法,其中排气设备(14)具有配备颗粒过滤器(38)的主排气路径(16)和AGR路径(22),该AGR路径在颗粒过滤器(38)的下游从主排气路径(16)上分支出来,其中过滤器元件(30)布置在AGR路径(22)中,并且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颗粒过滤器(38)再生的过程中,使得通过AGR路径(22)回收的排气流(31)流过过滤器元件(30),其中借助于由颗粒过滤器(38)的再生所导致的对回收的排气流(31)的加热来引起过滤器元件(30)的再生。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方法的排气设备(1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排气设备的被固体污染的过滤器元件再生的方法,其中该排气设备具有带有颗粒过滤器的主排气路径和AGR路径,该AGR路径在颗粒过滤器的下游从主排气路径上分支出来,其中过滤器元件布置在AGR路径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方法的排气设备。
背景技术
排气回收系统(德文缩写:AGR;英文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用于减少内燃发动机的排放,以遵守当前的排气法规。该AGR系统例如可以设计为高压排气回收装置。其中,将回收的排气流在涡轮增压机的涡轮机上游从主排气流中取出并在涡轮增压机的压缩机下游输送给内燃发动机的吸入空气。然而AGR系统也可以设计为低压排气回收装置,其中将回收的排气流在涡轮机下游取出并输送到压缩机的上游。AGR系统中的AGR阀用于将回收的排气流分配到内燃发动机的吸入空气中。
由DE 103 47 834 A1已知一种柴油机的排气设备,包含颗粒过滤器和在颗粒过滤器的上游分支出来的高压排气回收装置。AGR管道容纳有AGR冷却器以及环绕该冷却器的旁通管道。根据柴油机的工作点,通过旁通管道中导引的排气质量流来调节回收的排气的温度。为了实现颗粒过滤器的快速再生,不对回收的排气进行冷却。
US 6,625,978 B1公开一种低压排气回收装置。颗粒过滤器所在的AGR通道的起始段嵌入在用于清洁主排气流的催化器中。借助于导热管通过AGR通道的起始段将催化器的废热导入颗粒过滤器中,由此连同电加热装置一起引起颗粒过滤器的再生。流过颗粒过滤器的排气在经过颗粒过滤器后流过AGR冷却器和AGR阀。
WO 2011/018134 A1也公开一种包含低压排气回收装置的排气系统。在主排气系中,在排气流动方向上布置有催化器、颗粒过滤器和另外的过滤器元件(例如筛网或金属丝针织物)。所述另外的过滤器元件可以布置在紧邻颗粒过滤器的下游,从而能够在对颗粒过滤器的定期再生中对至少一个另外的过滤器元件的燃尽物(Abbrand)进行清洁。
DE 10 2008 015 600 A1公开一种用于运行带有设置在柴油颗粒过滤器下游的低压排气回收装置的内燃发动机的方法。在颗粒过滤器的再生过程中,至少部分地打开低压AGR阀。通过在颗粒过滤器的再生过程中的排气回收,通过提高通过颗粒过滤器的体积流量而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并改善了颗粒过滤器中的烧损特性。
DE 10 2006 038 706 A1公开一种带有第一颗粒过滤器下游的低压排气回收装置的内燃发动机,该第一颗粒过滤器布置在主排气路径中。低压排气回收装置具有第二颗粒过滤器,例如金属丝编织物或筛网,该第二颗粒过滤器的过滤器网孔宽度大于或等于50微米,使得直径小于过滤器网孔宽度的颗粒物能够通过,而直径大于或等于过滤器网孔宽度的颗粒物被截留。从而能够充分地保护第二颗粒过滤器下游的构件不受例如可能从第一颗粒过滤器脱落的颗粒物的损伤。此外还确保了第二颗粒过滤器不被堵塞。可能在运转过程中松脱的来自第一颗粒过滤器(柴油颗粒过滤器)的颗粒物部分地来自制造过程(焊珠、污物)或部分地来自第一颗粒过滤器的载体(Monolithe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66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