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7257.2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4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应余;唐臻飞;栗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理 下行 数据 信道 传输 方法 基站 用户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包括:将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映射至至少一个时隙的时频资源上;其中,每个时隙的时频资源包括至少一个增强物理资源块对;所述增强物理资源块对包括:同一时隙内频域连续的两个物理资源块;将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发送至UE。本发明实施例可降低物理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或先进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简称LTE-Advanced)蜂窝技术逐渐取代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GSM)、宽频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等蜂窝技术,而被广泛部署。然而,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基于LTE蜂窝技术的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简称M2M)通信为产业界所重视。Strategy Analytic公司在2013年11月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到2022年M2M的连接数将从3.68亿增至29亿。M2M通信与现有的用户对用户(Human to Human,简称H2H)通信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有必要引入一些有别于H2H的增强技术以更好地支持M2M通信。
M2M通信与应用场景及业务类型等有很强的相关性。如家庭电表抄送的应用场景下,M2M用户需要周期性发送小数据包给网络,业务的时延敏感度很低,而在一些工业控制应用场景下,则要求M2M终端能够快速的上报所检测的数据以便能够做出快速的反应,这种情况下M2M通信具有非常强的时延敏感性,要求具有较低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现有技术中,基站为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分配一定数量的时域连续两个时隙(slot)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简称PRB),并将上述信道发送至用户侧。那么,基站至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的传输时间至少包括单次传输物理下行数据信道的时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其单次传输物理下行数据信道的时间至少为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简称TTI)。与下行类似,在上行数据发送过程中,UE将在时域连续的两个时隙的物理资源块上发送物理上行数据信道。TTI的限制使得传输时间难以得到有效降低,从而使得M2M通信所适用的时延敏感型业务或应用场景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传输时间间隔难以降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传输方法,包括:
将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映射至至少一个时隙的时频资源上;其中,每个时隙的时频资源包括至少一个增强物理资源块对;所述增强物理资源块对包括:同一时隙内频域连续的两个物理资源块;
将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发送至用户设备UE。
根据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系统带宽或者配置带宽具有的物理资源块的个数为偶数,所述每个时隙的时频资源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增强物理资源块对;
若所述系统带宽或者所述配置带宽具有的物理资源块的个数为奇数,所述每个时隙的时隙资源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增强物理资源块对和/或一个物理资源块;其中,所述一个物理资源块为所述每个时隙内频域最高的物理资源块;所述配置带宽是为所述UE分配的带宽。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72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