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管夹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8166.0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8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裕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乡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L33/10 | 分类号: | F16L33/10;F16B2/24;F16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管夹。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所使用的软管夹是将带状的金属制板材弯曲为圆环状从而被形成的。在两端部上立起有第一、第二夹紧操作片,通过对这些操作片进行夹紧操作而使软管夹整体扩径从而能够套在软管上,反之,使之进行缩径从而能够对软管等进行紧固。此外,在现有已知的软管夹中,存在有一种在展开状态时贯穿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三角开口而形成的软管夹。作为这种示例,而能够列举出下述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6875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的三角开口的目的在于,提高圆形度,从而使紧固力在周向上均等化。但是,由于当形成这种三角开口时将产生厚度减薄的部分,因此相对应的部分的紧固力会降低。作为这种情况的对策,而考虑到简单地增加软管夹的板厚。但是,这种应对方式材料费用较高,而且还会产生重量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的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板厚增加的条件下提高紧固力的软管夹。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软管夹为,将带状的金属制的板材弯曲成圆环状并以能够在缩径状态与扩径状态之间进行位移的方式而被形成,并且用于对管状体与软管等的连接对象的连接部分进行紧固的软管夹,所述软管夹的特征在于,具备:宽幅区域,其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处具有被形成为相对宽幅且分岔为两岔状的部分;窄幅区域,其在长度方向上的剩余一侧处具有被形成为相对窄幅且穿过所述分岔为两岔状的部分之间的部分,包括对软管等的连接对象进行紧固的长度范围在内、在宽幅区域与窄幅区域的双方中均一体地形成有弯曲部,且被设定为截面系数的变化以展开状态下的作为长度方向上的中心轴的Y轴为中心而成为大致对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包括对软管等的连接对象进行紧固的部分在内的、跨及宽幅区域与窄幅区域的双方的范围内形成弯曲部,从而在形成有该弯曲部的范围中使截面系数提高。因此,能够在不使软管夹的板厚增加的条件下提高对于软管等的紧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软管夹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软管夹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软管夹的缩径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软管夹的扩径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5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软管夹的展开图。
图6为图3中的A-A线剖视图。
图7为图4中的B-B线剖视图。
图8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软管夹的加工顺序的图,且(A)为表示通过冲压而被实施了冲孔的状态的图,(B)为软管夹的凸条被形成了的状态的俯视图,(C)为软管夹的凸缘部被形成了的状态的图,(D)为表示软管夹的第二夹紧操作片被形成并且被实施了窄幅区域侧的弯曲的状态的图,(E)为表示软管夹的第一夹紧操作片被形成并且被实施了宽幅区域侧的弯曲的状态的图,(F)为表示软管夹的加工结束了的状态的图。
图9为实施例2所涉及的软管夹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的C-C线剖视图。
图11为图9的D-D线剖视图。
图12为实施例3所涉及的软管夹的窄幅区域侧的放大图。
图13为表示实施例4所涉及的软管夹的凸缘部的剖视图。
图14为表示实施例5所涉及的软管夹的凸缘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本发明的软管夹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即,在宽幅区域以及窄幅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处,以向大致径向外侧弯曲的方式而分别形成有第一夹紧操作片和第二的夹紧操作片,并且,在宽幅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侧边缘上,以跨及从与窄幅区域的边界部起至大致到达第一夹紧操作片的长度范围的方式而折弯形成有作为弯曲部的凸缘,在窄幅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之间,以跨及从与宽幅区域的边界部起至大致到达第二夹紧操作片的长度范围的方式通过冲压加工而弯曲形成有作为弯曲部的凸条。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在宽幅区域中对侧边缘进行折弯从而较容易地形成凸缘。此外,由于在窄幅区域中通过冲压加工而使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凸条,因此即使在侧边缘的弯曲较困难的窄幅区域中也能够较容易地形成弯曲部。
(2)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凸条与所述凸缘的一部分在长度方向上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乡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东乡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8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移动式循环散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双层门LED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