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性涂料组合物及涂布物品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8672.X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5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古泽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D123/00 | 分类号: | C09D123/00;B05D7/24;C09D5/02;C09D5/24;C09D7/40;C09D133/14;C09D17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何可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涂料 组合 物品 | ||
技术领域
(相关领域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于2013年8月27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175248号说明书(其整体通过引用并入本说明书中)的优先权利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形成无论相对于金属部件还是相对于塑料部件均具有优异的耐崩裂性、附着性、抛光性以及耐乙醇汽油性的涂膜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和涂布物品。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车体具有形成车身的金属部件和保险杠等塑料部件。
在该汽车车体的涂布中,以往广泛采用如下工序:利用适于金属部件与塑料部件等各个部件的不同的涂料和不同的涂布工序进行涂布,然后,将塑料部件安装在金属部件上。
但是,近年来,为了降低汽车车体的制造工序中的设备成本并且为了使金属部件和塑料部件的色调一致,寻求一种在将塑料部件安装于金属部件的状态下涂布的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金属钢板上组装有聚丙烯树脂部件的汽车车身的涂布方法。
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中涂涂料没有导电性,因此,必须对聚丙烯部件涂布导电性底漆涂料。也就是说,在专利文献1中,对聚丙烯部件依次涂布导电性底漆涂料→中涂涂料→顶涂涂料,对金属部件依次涂布中涂涂料→顶涂涂料。即,由于并不是对所有塑料部件和金属部件使用相同的涂料并通过相同的涂布工序进行涂布,因此,在成本降低和色调一致的方面不充分。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含有特定阴离子性氨酯树脂乳液和特定氨酯树脂的水性涂料组合物。但是,在将该涂料涂布于金属部件和塑料部件的情况下,即使耐崩裂性和透光率没有问题,与水性导电底漆相比,也很难说相对于塑料部件的附着性充分。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以特定的比例含有水性聚烯烃系树脂(A)、选自水性聚氨酯树脂和水性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1种的水性树脂(B)、聚酯树脂(C)以及交联剂(D)而形成的水性底漆涂料组合物。但是,在将该涂料涂布于金属部件及塑料部件的情况下,即使相对于塑料部件的附着性没有问题,与水性中涂涂料相比,也很难说耐崩裂性和透光率充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36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303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WO2007/668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这些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形成无论相对于金属部件还是相对于塑料部件均具有优异的耐崩裂性、附着性、抛光性和耐乙醇汽油性的涂膜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及涂布物品。
解决问题所需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含有非氯系聚烯烃系树脂(A)、特定的水性聚氨酯树脂(B)、具有非离子性亲水基团的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C)以及导电性颜料(D)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可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水性涂料组合物以及涂布该水性涂料组合物而得到的物品。
在本发明的第一形态中,可提供一种水性涂料组合物,其含有非氯系聚烯烃系树脂(A)、水性聚氨酯树脂(B)、具有非离子性亲水基团的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C)以及导电性颜料(D),其特征在于,水性聚氨酯树脂(B)的酸值为1mgKOH/g~35mgKOH/g,且在20℃的温度下到成膜为止的时间为5分钟~20分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有非离子性亲水基团的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C)为具有选自下述通式(I)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下述通式(II)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以及下述通式(III)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中的至少一种封端异氰酸酯基的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化学式1]
[式(I)中,R1、R2、R4及R5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烃基,R3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亚烷基。]
[化学式2]
[式(II)中,R2、R3、R4及R5与上述R2、R3、R4及R5相同。]
[化学式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西涂料株式会社,未经关西涂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86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