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分分析装置、药效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40060.4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8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亮介;神田胜弘;清水佑辅;市川久词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00;C12Q1/02;G01N33/15;G01N3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鲜英;陈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分 分析 装置 药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新药开发有用的、对于药物的摄取、代谢、排泄这样的药物 动力学的整体情况的体外(invitro)评价。
背景技术
在新药开发工序中,在药剂法上必须要进行对人体的体内给药、验证效能 的临床试验(“人体临床试验”),但是人体临床试验、动物实验试验需要庞大 的开发费。近年来,这些开发费成为最大的原因,新药开发整体的成本在增加。 作为其中的一个原因大多是因为,针对在开发工序前期的非临床动物实验中无 法检测到药效不良、毒性的药剂候选物,在开发工序后期的人体临床试验中首 次发现药效不良、毒性,而至此为止的开发成本、人体临床试验所花费的成本 变得白费。
从这样的背景出发,为了提高人体临床试验的通过率、试图削减新药开发 成本,在早期就缩小能呈现药效且没有发现毒性的新药候选物质的范围变得重 要。对此,许多制药企业期望能有一种体外(invitro)评价系统,该评价系统 在药物研发的初期阶段,不是只采用与人体细胞的特性相关性低的动物实验来 缩小药剂候选物的范围,而是能够使用人体细胞来良好地预测给药药物在人体 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然而,还没有确立利用细胞来对被给药的药品候选化合物 的摄取、代谢、胆管和血管排泄这样的药物动力学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解析 的方法。
药剂为了在体内发挥药效,已经被摄取到肝脏中的药剂需要成为代谢产物、 或者不被代谢而是作为原来的化合物(母体化合物)而排出到血管侧,然后再 次随着血液流而进行再循环,到达目标脏器、器官。因此,在体外试验系统中 也是这样,如果能测定在给药后排出到血管侧的药品候选化合物的再循环部分, 对于在新药开发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的药效进行评价,则能够成为非常有用的 药物动力学评价方法。此外,通过探明药物动力学整体情况(药物动力学整体 情况包括在胆管排泄后作为尿、便排泄到体外的、从细胞排泄到胆管的部分(消 失部分)、细胞内残留部分),则能够求得向各组分的分配比率。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迄今为止向培养细胞给予药剂,对从 细胞的胆管排泄的部分(消失部分)进行评价的方法。该评价方法是对药剂消 失部分进行评价的方法,上述药剂消失部分为,给药药剂不发挥毒性、药效而 排泄到胆管中,之后作为尿、便排泄到体外的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565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50361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只是对于胆管排泄量、即没有药效的成分的量进行评价的方法, 是对体外消失部分进行评价的方法。但是,为了获取具有药效的成分的信息, 希望直接评价排泄到血管侧的成分的量,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确立对于排泄 到血管的成分的量进行解析的方法。进一步,不只是对于药物动力学的一部分 进行评价,而是对于给药药剂的血管(基部/基侧)侧排出组分、管腔(顶部) 侧排出组分、细胞内残留组分这样的、给药药剂从细胞的何处被排泄出、存积 在何处,进行细分定量,从而能在体外提供药物动力学整体情况,进行更高精 度的药效评价,但是还没有确立这样的评价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为一种成分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调整上述多个容器内的温 度的温度调整部,以及测定上述多个容器内的成分、并且对该测定的上述成分 进行解析的分析部;上述多个容器为至少第1容器、第2容器;上述第1容器 内和上述第2容器分别保持第1缓冲液;上述温度调整部进行调整以使得上述 第1容器内的温度与上述第2容器内的温度成为不同温度;
上述分析部测定从上述第1容器内的细胞向上述第1容器内的上述第1 缓冲液排出的成分的量、以及从上述第2容器内的细胞向上述第1容器内的上 述第1缓冲液排出的成分的量,并且对于通过上述细胞的转运蛋白而排出的上 述成分的量进行解析。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00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无细胞生物合成系统中对代谢通量的控制
- 下一篇:用于培养细胞的结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