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聚酯的制造方法和液晶聚酯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3130.1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3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小西彬人;滨口美都繁;梅津秀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63/79 | 分类号: | C08G63/7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王磊,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聚酯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聚酯的制造方法和液晶聚酯。更详细地说,涉及具有极其优异的拉伸强度、蠕变特性的液晶聚酯的有效率的制造方法和由其获得的液晶聚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塑料高性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了数量众多的具有各种特性的聚合物并提供给市场。其中,以分子链平行排列为特征的光学各向异性的液晶聚酯等液晶性树脂,在具有优异的成型性和机械性质、绝缘性方面备受瞩目,在电气电子部件、机械部件上用途不断扩大。
其中,包含芳香族骨架的液晶聚酯具有特别优异的成型性和机械性质、绝缘性。例如,为了提高熔融成型性,提出了使用含有氮、硫或磷的芳香族二醇、高分子量的芳香族二醇的液晶聚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另一方面,提出了通过添加芳香族磺酸作为催化剂来抑制苯酚气体等气体产生,从而抑制热劣化导致的树脂变色的液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例如,专利文献4);为了提高耐热性和机械特性,提出了在磺酸系催化剂存在下制造具有特定结构的共聚聚酯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5);为了提高流动性、滞留稳定性,提出了具有特定结构的液晶聚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606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606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3132号公报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7087704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6-30615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2566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对于电气电子部件、机械部件,与近年来设备的高性能化、高输出化、小型化、轻量化相伴,薄壁化、形状的复杂化正在不断推进,要求有更高的拉伸强度、蠕变特性。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6记载的技术,抑制气体的产生、拉伸强度、蠕变特性尚不充分。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成型品的拉伸强度和蠕变特性优异、进一步抑制气体产生的液晶聚酯的有效率的制造方法和由其获得的具有优异特征的液晶聚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添加特定的脂肪族磺酸,可以效率良好地获得成型品的拉伸强度和蠕变特性优异、气体产生量少的液晶聚酯。
即,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做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含有以下举出的构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
(1)一种液晶聚酯的制造方法,使芳香族羟基羧酸、二醇和芳香族二羧酸在酰化剂和由下述式(A)表示的脂肪族磺酸的存在下进行反应,所述二醇包含70摩尔%以上的具有下述结构单元(I)的芳香族二醇。
(Ar分子量小于200且为2价的芳香族烃基)
式(A)R-SO3H(R:碳原子数1~12的烷基)
(2)根据(1)所述的液晶聚酯的制造方法,在脱酰缩聚反应开始之前添加所述脂肪族磺酸。
(3)根据(1)或(2)所述的液晶聚酯的制造方法,在反应容器内液体温度为130℃以下时添加前述脂肪族磺酸。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聚酯的制造方法,相对于芳香族羟基羧酸、二醇和芳香族二羧酸的合计100重量份,添加0.0005~0.1重量份的前述脂肪族磺酸。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聚酯的制造方法,前述芳香族二醇是具有下述结构单元(IV)的化合物。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聚酯的制造方法,芳香族羟基羧酸是具有下述结构单元(II)的化合物,芳香族二醇是具有下述结构单元(III)的化合物和具有下述结构单元(IV)的化合物,芳香族二羧酸是具有下述结构单元(V)的化合物和具有下述结构单元(VI)的化合物。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聚酯的制造方法,所得液晶聚酯是如下的液晶聚酯:相对于结构单元(II)、(III)以及(IV)的合计,结构单元(II)为65~80摩尔%,相对于结构单元(III)和(IV)的合计,结构单元(III)为55~85摩尔%,相对于结构单元(V)和(VI)的合计,结构单元(V)为50~90摩尔%,结构单元(III)和(IV)的合计与结构单元(V)和(VI)的合计实质上为等摩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31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