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3536.X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2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俊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B60K35/00;H04N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平视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基于通过参照而将其公开内容引入到本申请的在2013年8月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63503来主张优先权。
本公开涉及使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反射到车辆的挡风玻璃(windowshield)或者组合器,来以能够从车厢内的视点(eye point)视觉确认的方式显示该图像的虚像的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照明的发光元件。而且,将由直线偏振光构成的显示光投影至挡风玻璃来显示虚像。
另外,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通过另外准备的相位板,使显示光的偏振光轴旋转,来提高透过太阳镜观看时的虚像的可视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3197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另外设置相位差板,所以装置的体型增大,存在对车辆的搭载性变差这一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导致体型的增加地调整虚像的亮度的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
本公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是具备:壳体,被配置于具备挡风玻璃或者与挡风玻璃独立设置的组合器(conbiner)的车辆的驾驶座周边,并设置有开口部;发光元件,被收纳于壳体;显示器,同样被收纳于壳体内,接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来发出表示显示信息的显示光;反射镜,被收纳于壳体内,反射显示光;以及防尘罩,被安装于开口部,该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通过使透过了防尘罩的显示光反射于挡风玻璃或者组合器,以能够从车辆的驾驶座将显示信息视觉确认为虚像的方式来对显示信息进行显示,防尘罩通过压延而制造并具有透光性,在将显示器的长边方向的第一端部侧的第一点、和在与第一端部侧相反方向的第二端部侧与第一点相同高度的第二点连结的线作为长边方向轴,并将防尘罩所使用的树脂性片材的压延方向与在被反射镜反射了的显示器的虚像中与上述长边方向轴对应的虚像长边方向轴所成的角度设为角度α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角度α,来调整虚像的亮度。
这样,通过调整角度α,能够期待由防尘罩引起的旋光作用。因此,通过适当地变更角度α,能够不导致体型的增加地调整显示器所照射的显示光的偏振状态。
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中,在将发光元件的亮度设为I0,将显示器的透过率设为TTFT,将反射镜的反射率设为R,将长边方向轴与显示光的偏振方向的角度设为θLCD,将由显示光被挡风玻璃或者组合器反射时的入射光与反射光定义的虚拟平面、和与被反射镜反射的显示器的虚像中的长边方向轴垂直相交的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角度Δθ,将挡风玻璃或者组合器的S偏振光的反射率设为Rs,将P偏振光的反射率设为Rp,将由防尘罩的特性确定的值设为A1、A2,并通过下述公式1表示从驾驶座将显示信息视觉确认为虚像的情况下的亮度I时,以亮度I成为其最大值的65%以上且90%以下的方式选定角度α。
[式1]
I=(I0·TTFT·R)×[Rs·{A1cos2(θLCD+Δθ-2α)+A2cos2(θLCD+Δθ)}
+Rp·{A1sin2(θLCD+Δθ-2α)+A2sin2(θLCD+Δθ)}]
这样,通过选定角度α,能够利用防尘罩的旋光作用,不导致体型的增加地使驾驶员以裸眼观看虚像的情况下的S偏振光与P偏振光的亮度之和、以及通过偏振光太阳镜观看虚像的情况下的P偏振光的亮度双方成为驾驶员能够允许的水平。
在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中,在由上述公式I表示亮度I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亮度I不成为其最大值且不成为最小值的方式选定角度α。
这样,通过选定角度α,能够不导致体型的增加地防止驾驶员以裸眼观看虚像的情况下的S偏振光与P偏振光的亮度之和、以及通过偏振光太阳镜观看虚像的情况下的P偏振光的亮度的一方极端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35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