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气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43920.X | 申请日: | 201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2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恭子;矢野阳三;古内浩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B01D39/1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赵晶;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气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缓和壳体内的压力变动或对壳体内进行换气而使用的通气构件。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汽车用灯或ECU(Electrical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汽车电气安装元件、OA(办公自动化)设备、家电制品、医疗设备等中,收容电子元件或控制基板等的壳体出于缓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壳体内的压力变动或对壳体内进行换气的目的而设置开口,并在该开口安装通气构件。该通气构件确保壳体的内外的通气并防止灰尘或水等异物向壳体内的侵入。这样的通气构件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图10~图12所示的通气构件101。通气构件101具备通气膜102和支承体103。支承体103具有贯通孔103c和沿着贯通孔103c的开口的两缘部设置且山部与谷部交替地排列的第一山形突起部103a及第二山形突起部103b。通气膜102接合在第一山形突起部103a及第二山形突起部103b上,具有沿着第一山形突起部103a及第二山形突起部103b的形状而山部与谷部交替排列的褶裥形状。在这样的通气构件101中,气体通过通气膜102,由此能够确保壳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的通气。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聚四氟乙烯(PTFE)多孔质膜作为通气膜102。由PTFE多孔膜构成的通气膜102通过延伸而多孔化之后,通过褶裥加工赋予图示的形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35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通气构件101中,通过对通气膜102进行褶裥加工而实现通气面积的扩大。然而,通过不具有通气性的支承体103形成的第一山形突起部103a及第二山形突起部103b不会有助于通气性的提高。而且,为了防止从通气膜102与第一山形突起部103a及第二山形突起部103b的接合部分的气体的泄漏(渗漏),通气膜102的褶裥形状及突起部103a、103b的形状和接合作业要求高的精度。因此,通气构件101未必成为适合于量产的设计。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提高通气性和量产的通气构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通气构件,其中,
所述通气构件由多孔质树脂形成且具有凹部,该凹部具有至少一个开口,
所述通气构件具备:
壁部,以包围所述凹部的方式形成,在面向所述凹部的内周面和所述内周面的相反侧的外周面之间能够通气;及
安装部,以在所述凹部的开口的周围沿着周向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壁部一体地形成,用于向需要通气的壳体装配。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通气构件中,通过以包围凹部的方式形成的壁部整体来确保通气性。而且,用于向壳体装配的安装部与壁部形成为一体。因此,适合于提高通气性和量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通气构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通气构件的从背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通气构件的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通气构件的从背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通气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通气构件的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通气构件的从背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10是以往的通气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通气构件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通气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是关于本发明的一例的结构,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对于与已经说明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有时省略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39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