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可松脱板片的容器内密封件无效
申请号: | 201480044823.2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1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蒂芬·P·卡西迪;约翰·J·布朗;海因茨·H·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利格密封产品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17/28 | 分类号: | B65D17/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应风晔 |
地址: | 美国伊利诺***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可松脱板片 容器 密封件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7月16日提交的第01268/13号瑞士专利申请的权益,其全部 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密封件,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可松脱部分,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是可 移除部分的容器密封件。
背景技术
用旋盖和通常被称为密封衬垫或内密封件的密封件横跨容器的口来密封瓶、罐或 其他容器是非常普遍的。通常,此密封件能提供保护、提供擅动的证据、提供蒸汽屏障,或 者,在一些例子中,能提供气密封。在一些例子中,这些密封件可以两件式的密封件构造提 供,其密封件与上盖衬垫部分组合。
此密封件通常是层压板,经常包括至少一层热敏密封层或被金属箔层覆盖的粘结 层。热敏层是层压板内的下层并将密封件粘附在容器的边缘或口处。在两件式的构造中,密 封件会被暂时性地粘结至上盖衬垫。在此构造中,上盖衬垫经常包括压缩介质(例如,纸浆 板、合成泡沫或类似物),压缩介质紧邻旋盖的内部且被定位在密封件热敏密封层的相对 端。一般而言,诸如蜡的可松脱层在两件式的构造中位于上盖衬垫和下部密封件之间。松脱 层能非常有效地在初始时将上盖衬垫与下部密封件保持在一起,以形成单式或一件式结 构,用于协助组装盖和容器,而随后在移除盖时,松脱层使得密封件在这两个部分之间分 离。
在使用中,密封件在封装厂家被插入容器或瓶盖。之后,可以提供盖和密封件组合 给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会将盖安放至容器口上,此时密封件在容器口被感应密封或者被热 封至瓶或容器的上部边缘。在感应密封过程中,由感应热设备生成的电磁场在密封件的金 属箔层内产生热量,以激活热敏密封层以用于粘结至容器的边缘或口。同时,如果密封件是 两件式的构造,热也会使松脱层将上盖衬垫与下部密封件分开。在两件式组件使用蜡层的 情况下,感应的热会使蜡融化并被上盖衬垫内的压缩介质吸收。这会将一件式的密封件改 造成两件式,且密封件和其热敏密封层粘结至容器边缘,及由于被融化的蜡被上盖衬垫内 的压缩介质吸收,衬垫会分离且留在盖内。压缩介质通常会作为盖衬垫保持被容纳在盖的 内部中,且当盖被消费者从瓶移除时,密封件保持粘附至容器。
当盖被移除后,消费者之后会根据应用,将密封件从容器边缘移除、撕开、穿透或 打破,然后获取容器中的内含物。之后,如果需要,盖可以被旋回至容器上。在初次移除盖之 后,密封件的丢失或破坏可警告消费者容器的内含物可能在购买前就已被擅动过了。
然而,许多应用要求形成密封件的层压板结构保持在容器上,但不容易被刺穿,除 非用诸如刀或其他相对锋利物体的情况下。在这些情况下,普遍的是,形成密封件的层压板 包括一层或更多层的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尼龙的相对坚固的聚合物薄膜, 以给予对戳穿和撕裂的抵抗。在很多情况下,形成密封件的层压板的顶层是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PET)。然而,在这样的设计中存在不足,因为很难不用工具刺穿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层,且消费者通常无法仅使用他们的手指来刺穿这样的层压板。由此,如果消费者没 有备好锋利的物品,而用他们的手指或其他钝物尝试刺穿密封件就会受挫。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密封件的透视图,具有被配置成能从密封件上松脱的部分;
图2是图1的示例密封件的透视图,示出了可松脱部分;
图3和图4是示例密封件的局部分解截面图;
图5是用于形成密封件的层压板薄片的局部分解截面图;
图6和图7是示例密封件的截面图;
图8A、8B和8C是示例密封件的透视图;
图9是另一个示例密封件的透视图,具有被配置成能从密封件松脱的部分;
图10是图9的示例密封件的透视图,示出了可松脱部分;
图11和图12是示例密封件的截面图;
图13A和13B是示例密封件的透视图;
图14是粘附至容器边缘的示例密封件的截面图;
图15是示例密封件的透视图;
图16是另一个示例密封件的截面图;
图17是密封件的透视图;
图18是示例密封件的截面图;
图19是用薄膜以气密方式包装的物品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利格密封产品公司,未经赛利格密封产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48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