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顶部发射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6717.8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4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二连木隆佳;武田利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3/26 | 分类号: | H05B33/26;G09F9/30;H01L27/32;H01L51/50;H05B33/10;H05B33/12;H05B33/2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张玉玲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部 发射 有机 电致发光 显示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辅助电极的顶部发射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如下优点受到关注:因自发色而可视性高;与液晶显示装置不同,为全固态显示器,因而耐冲击性优异;响应速度快;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影响少以及视场角宽广等。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有时将有机电致发光缩写为有机EL。
有机EL元件的构成以在阳极与阴极之间夹持有机EL层的层叠结构为基本。在具有这样的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驱动方式中存在无源矩阵驱动和有源矩阵驱动,但在制造大型显示器时,从能够利用低电压进行驱动的观点出发,有源矩阵驱动是有利的。需要说明的是,有源矩阵驱动是指在形成了有机EL元件的基板上形成TFT等电路并通过上述TFT等电路进行驱动的方式。
在这样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存在有从形成了有机EL元件的基板侧提取光的底部发射型和从与形成了有机EL元件的基板相反侧提取光的顶部发射型。在此,有源矩阵驱动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对于底部发射型而言存在有如下问题:开口率因在作为光的提取面的基板上形成的TFT等电路而受到限制,光提取效率降低。与此相对,对于顶部发射型而言,由于从与基板相反侧的面提取光,因此与底部发射型相比可以得到优异的光提取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顶部发射型的情况下,使用透明电极层作为成为光提取面的一侧的电极层。
然而,与由Al、Cu等金属构成的电极层相比,一般的透明电极层的电阻较大。因此,对于具有透明电极层的有机EL显示装置而言存在如下问题:因透明电极层的电阻而产生电压下降,结果是有机EL层的亮度的均匀性下降、即产生所谓的亮度不均。另外,透明电极层的面积越大则其电阻越大,因此上述亮度不均的问题在制造大型显示器的情况下变得明显。
对于上述课题,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已知有如下方法:形成电阻值低的辅助电极,使其与透明电极层电连接由此来抑制电压下降。在此,辅助电极通常是成膜出金属层后通过湿法工艺实施蚀刻处理而形成为图案状。因此,对于顶部发射型有机EL显示装置而言,在形成有机EL层后形成辅助电极的情况下,存在有机EL层因在形成辅助电极时所使用的蚀刻液而被侵蚀这样的问题。因此,如专利文献2~5所述,已知有在形成有机EL层之前形成辅助电极的方法。
但是,如果在形成有机EL层之前形成辅助电极,则在整个面上形成有机EL层的情况下或者在整个面上形成构成有机EL层的至少一层有机层的情况下,变成在辅助电极上形成有机EL层或至少一层有机层。因此,存在如下问题:辅助电极与透明电极层的电连接会因辅助电极上的有机EL层或有机层而受到妨碍。
因此,在专利文献2~3中提出了如下方法:通过激光除去辅助电极上的有机EL层,制作出辅助电极与透明电极层电连接的有机EL显示装置。但是,这种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通过激光除去的有机EL层飞散而污染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像素区域,显示特性下降。
另外,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如下方法:在利用激光除去有机EL层之前,在被有机EL层包覆的辅助电极整个面上形成具有透光性的第一电极,然后隔着第一电极通过激光除去有机EL层,最后形成第二电极。但是,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抑制上述显示特性下降,但由于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作为透明电极层,因此存在制造工序增加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34411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959119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545780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10-53844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4340982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67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