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造轧制设备和用于制造金属轧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46793.9 | 申请日: | 201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2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O·N·耶普森;G·克莱因施密特;M·赖弗沙伊德;D·罗森塔尔;C·施普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SMS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 | 分类号: | B22D11/12;F27B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 轧制 设备 用于 制造 金属 轧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轧制设备和一种用于由碳钢制造金属轧件 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原则上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这种铸造设备和方法;例如参见文献 DE19681466、EP1112128、DE69316703、EP1833623和EP1940566。
具体来说,欧洲专利文献EP1833623B1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铸 锭的铸造轧制设备,其具有结晶器、连接于结晶器之后的用于将铸造 的铸坯从竖直转向水平的铸坯导向装置、加热炉、氧化皮清除设备、 粗轧机架、斯特格尔轧机、剪切机、冷却设备和卷取机。在铸坯或者 铸锭进入斯特格尔轧机之前,铸坯或者铸锭在穿过加热炉之后首先穿 过粗轧机架。设备的所有上述部件在一条线上。
欧洲专利文献EP1940566B1公开了一种具有串联轧制装置的薄 铸锭铸造机。已在铸坯导向装置中提供用于铸坯的厚度减少;一种所 谓的液芯压下LCR-区域。用于将铸坯转向水平的半径小于2m,铸造 厚度为25-32mm并且铸造速度为6m/s至16m/s。
德国公开文献DE19681466T1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金属轧件的 铸造轧制设备,其包括具有结晶器和铸坯导向装置的铸造线,该结晶 器用于竖直铸造铸坯,该铸坯导向装置具有:用于将铸坯从竖直转向 水平方向的毯;矫直装置;用于将铸坯划分成铸锭的剪切机;和输出 辊道。平行于铸造线,所述铸造轧制设备包括轧制线,该轧制线具有: 进入辊道;斯特格尔轧机,用于轧制轧件的铸锭;连接于斯特格尔轧 机之后的冷却装置;连接于冷却装置之后的卷取装置。在铸造线与轧 制线之间布置有横向移动装置以用于将铸锭从铸坯导向装置的输出 辊道横向传送至轧制线的进入辊道。熔炉设置用于在横向传送期间加 热铸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改进根据在上一章节中说明的类型的 铸造轧制设备和根据在上一章节中说明的方式的用于制造金属轧件 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减少在铸锭从铸造线传送入轧制线时的热损失。
该目的通过在权利要求1中要求保护的铸造轧制设备来实现。该 铸造轧制设备的特征在于,熔炉包围整个横向移动装置以及铸坯导向 装置的输出辊道的至少一部分和轧制线的进入辊道的至少一部分,以 及熔炉的用于铸锭的输入部布置在铸造线中,并且熔炉的用于铸锭的 输出部布置在轧制线中。
要求保护的熔炉的设计方案具有这样的优点,铸锭不仅在其横向 传送期间而且在已经位于铸坯导向装置的输出辊道上和在斯特格尔 轧机的进入辊道上时受到保护以免受到不希望的冷却,因为熔炉也在 这些区域上延伸。通过在轧制方向上将熔炉的用于铸锭进入的开口布 置在铸造线中以及将用于铸锭离开的开口类似地布置到轧制线中,这 些开口的宽度或者这些开口中的门洞的宽度可基本上限制于铸锭的 宽度。这在熔炉的能量损失或者能量平衡方面与现有技术中的熔炉门 洞的结构相比是特别有利的,在现有技术中,因为铸锭横向地进入熔 炉,熔炉门洞在铸锭的总长度上延伸。
因此,要求保护的两种措施用于减少铸锭的温度损失和用于提高 熔炉的效率。
要求保护的铸造轧制设备用于以少于每年700000t碳钢的年产量 生产呈扁钢形式的轧件。设备的特征在于紧凑的设备结构,也在于例 如由于粗轧机架的取消和熔炉的高效率而产生的很低的投资成本和 生产成本。该设备因此特别良好地适合于在至今仍未自产扁钢的区域 中的(新的)钢材生产商。该设备用于铸造宽度在700mm和1700mm 之间的铸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设置成,在熔炉中沿流动方向引导热 气,该流动方向与铸锭在熔炉中的运动方向相反。该对流原理同样引 起熔炉效率的显著提升,因为以该方式更好地对铸锭进行保温。
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熔炉具有另一开口,该开口或者用作 不应被带入轧制线的铸锭的输出部,或者用作不应经由铸造线输送至 轧制线的铸锭的输入部。出于该目的,铸坯导向装置的输出辊道超出 熔炉的横向移动区域穿过上述另外的开口向熔炉的外部在铸造线中 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S集团有限公司,未经SMS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67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