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47079.1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3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水野安浩;岛津智宽;铃木祐有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1L23/473 | 分类号: | H01L23/473;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张丽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器 | ||
本发明的冷却器(1)具备冷却管(20),该冷却管(20)具有与被热交换部件(5)抵接的冷却面(201),且设置制冷剂流路(24)而成。在正交方向(Z)上,在构成配置于冷却管的内壁面(241)的两端的制冷剂流路的一对相对内壁面(242)与配置于内部翅片(29)的两端的一对隔壁(291)之间形成有一对外侧流路(28),在制冷剂流路中,在正交方向上比一对外侧流路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且比流入孔(271)及排出孔(272)更靠近外侧的位置,并且在排列方向(Y)上比内部翅片更靠近外侧的位置且比流入孔及排出孔更靠近内侧的位置至少形成有一个向制冷剂流路的内侧突出的整流肋(3),该冷却管(20)构成为通过整流肋来抑制一对外侧流路的制冷剂的流量。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发明基于2013年8月30日申请的日本申请2013-179332号,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器。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中,使用具备半导体模块的电力变换装置,半导体模块内置有开关元件等的半导体元件。该电力变换装置具备用于冷却发热的半导体模块的冷却器。作为电力变换装置所使用的冷却器,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
专利文献1的冷却器具有:冷却管,该冷却管具备使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路;以及配置于制冷剂流路内的内翅片。内翅片通过对一片金属制造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具备多个隔壁。通过在制冷剂流路内配置内翅片,从而将制冷剂流路划分形成成多个的细流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2005-191527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所示的冷却器有如下课题。在专利文献1的冷却器中,在内翅片的端部与制冷剂流路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截面积比细流路大且压力损失较小的外侧流路。因此,在制冷剂流路内流通的制冷剂容易向压力损失较小的外侧流路流动。因此,细流路中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少,冷却器的冷却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鉴于该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冷却效率,有效冷却被热交换部件的冷却器。
本发明的一方式为一种冷却器,该冷却器具备冷却管,该冷却管具有与被热交换部件抵接的冷却面,且设置使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路而成,该冷却器的特点在于,上述冷却管具有:使制冷剂流入该制冷剂流路的流入孔;从上述制冷剂流路排出制冷剂的排出孔;以及在上述制冷剂流路内配置于上述流入孔与上述排出孔之间的内部翅片,上述内部翅片具有多个隔壁,该多个隔壁在与上述流入孔和上述排出孔的排列方向及上述冷却面的法线方向双方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将上述制冷剂流路分割成多个细流路,在上述正交方向上,在一对相对内壁面和配置于上述内部翅片的两端的一对上述隔壁之间形成有一对外侧流路,该一对相对内壁面构成配置于上述冷却管的内壁面中的两端的上述制冷剂流路,上述冷却管的内壁面(241)形成上述制冷剂流路,在上述制冷剂流路中,在上述正交方向上比上述一对外侧流路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且比上述流入孔及上述排出孔更靠近外侧的位置,并且在上述排列方向上比上述内部翅片更靠近外侧的位置且比上述流入孔及上述排出孔更靠近内侧的位置形成向上述制冷剂流路的内侧突出的整流肋,上述整流肋形成于各上述外侧流路中的上述流入孔侧与上述排出孔侧的至少一方,所述冷却器构成为通过该整流肋来抑制上述一对外侧流路中的制冷剂的流量,上述整流肋的一端配置于上述细流路的内侧。
上述冷却器构成为在上述制冷剂流路具有上述整流肋,以抑制上述一对外侧流路中的制冷剂的流量。因此,能够提高上述冷却器的冷却性能。
即,在上述制冷剂流路内流通的制冷剂通过被上述整流肋整流,从而在上述正交方向上被引导向上述制冷剂流路的中央侧。另外,通过形成上述整流肋,从而缩小上述流入孔及上述排出孔与上述外侧流路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的流路截面。因此,能够使制冷剂向上述外侧流路流通时的压力损失增大,使上述外侧流路的制冷剂的流量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70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