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供应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48479.4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7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重森圭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5/00 | 分类号: | B60K15/00;B60R16/023;F02D33/00;B60K28/14;B60R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萍;李春晖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供应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供应控制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在车辆 发生碰撞时适当地停止对发动机的燃料供应的燃料供应控制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下述燃料供应控制器:其装载在车辆上,并且在接收到车辆碰撞 时发送的碰撞信号时通过停止燃料泵来停止对发动机的燃料供应(例如参 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3-071577(JP2013-071577A)。燃料供应控制器 包括发动机控制电子控制单元(例如EFI-ECU),其控制对发动机的燃料 供应。发动机控制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到安全气囊控制电子控制单元(例如 安全气囊ECU),其控制安全气囊的充气。安全气囊控制电子控制单元连 接到诸如加速度传感器的碰撞传感器,其检测车辆的碰撞。
安全气囊控制电子控制单元基于从碰撞传感器提供的信号来检测车 辆的碰撞。当检测到车辆的碰撞时,安全气囊控制电子控制单元将指示出 车辆发生碰撞的碰撞信号发送到发动机控制电子控制单元。当接收到从安 全气囊控制电子控制单元发送的碰撞信号时,发动机控制电子控制单元通 过停止燃料泵来停止对发动机的燃料供应。因此,能够防止在车辆碰撞时 燃料从燃料泵泄露。
然而,在JP2013-071577A中所描述的控制器中,当发动机控制电子 控制单元接收到从安全气囊控制电子控制单元发送的碰撞信号时,总是停 止对发动机的燃料供应。因此,甚至当发动机控制电子控制单元所接收到 的碰撞信号不是从安全气囊控制电子控制单元适当地发送的时候,也停止 对发动机的燃料供应,并且因此对发动机的燃料供应将可能被过度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供应控制器,其能够在车辆碰撞时确实地停止对 发动机的燃料供应,并且能够防止响应于错误的碰撞信号而错误地停止对 发动机的燃料供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料供应控制器,其包括:接收 器单元,其接收从外部设备发送的、指示出车辆发生碰撞的碰撞信号;发 动机停止检测单元,其检测装载在车辆上的发动机的停止;以及燃料供应 停止单元,在接收单元接收到碰撞信号并且发动机停止检测单元检测到发 动机的停止时,该燃料供应停止单元停止对发动机的燃料供应。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燃料供应控制器中,能够在车辆碰撞时确 实地停止对发动机的燃料供应,并且能够防止响应于错误的碰撞信号而错 误地停止对发动机的燃料供应。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及工业意义将参照附图在下 文中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燃料供应控制器的配置的图;以及
图2是示出由根据实施例的燃料供应控制器所实施的控制程序的示例 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中,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燃料供应控制器将参照附图进行 描述。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燃料供应控制器10的配置的图。 根据该实施例的该燃料供应控制器10是用于控制对装载在车辆上的发动 机的燃料供应的设备。
如图1所示,该燃料供应控制器10包括发动机控制电子控制单元(此 后将称作EFI-ECU)12,该EFI-ECU12包括微型计算机作为主体。 EFI-ECU12连接到用于产生车辆的动力的发动机14。发动机14配备有 燃料泵、燃料喷射器、进气单元和点火单元等。发动机14通过下述方式 来产生动力:在从喷射喷嘴喷射使用燃料泵从燃料箱供应的燃料时,将燃 料和空气混合并引爆。
该EFI-ECU12连接到控制对发动机14的燃料供应所需的传感器16。 传感器16的示例包括凸轮位置传感器和旋转角传感器,其中,凸轮位置 传感器输出与附接到发动机14的凸轮轴的角度位置对应的信号(凸轮角 信号),旋转角传感器输出与发动机14的旋转信号对应的信号(旋转角信 号)。传感器16的输出信号被提供到EFI-ECU12。EFI-ECU12通过基 于传感器16的输出信号、控制对发动机14供应燃料的定时或燃料的量来 控制对发动机14的燃料供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84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