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9466.9 | 申请日: | 2014-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1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山川隼史;冈村贤树;高松直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P27/08 | 分类号: | H02P27/08;H02M7/539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杨晓光,贺月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控制器 | ||
1.一种用于控制电动机系统的电动机控制器,所述电动机系统包括:
直流电源;
电力转换器,其被配置成将从所述直流电源供应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
平滑电容器,其与所述电力转换器并联电连接;
三相交流电动机,其通过使用从所述电力转换器输出的交流电力来驱动;以及
电流传感器,其检测供应给所述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相电流,
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
(a)基于从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检测值生成的三相电压命令信号指定目标相,所述目标相是具有与第一相电压命令信号最大差别的第二相电压命令信号的相,所述第一相电压命令信号具有既非最大信号电平也非最小信号电平的信号电平,所述三相电压命令信号调节所述三相交流电动机的操作;以及
(b)校正检测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所述检测值,以使得所述平滑电容器的端子电压匹配期望电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控制器,其中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基于(i)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极性和(ii)所述端子电压的变化趋势,确定校正检测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所述检测值的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控制器,其中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当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极性处于第一极性并且所述端子电压以第一变化模式变化时,以第一校正模式校正检测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所述检测值;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当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极性处于与所述第一极性不同的第二极性并且所述端子电压以所述第一变化模式变化时,以不同于所述第一校正模式的第二校正模式校正检测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所述检测值,
所述第一极性是正极性和负极性中的任一个,
所述第二极性与在所述正极性和所述负极性中的所述第一极性不同,
所述第一变化模式是其中所述端子电压减小的变化模式和其中所述端子电压增加的变化模式中的任一个,
所述第一校正模式是其中所述检测值增加的校正模式和其中所述检测值减小的校正模式中的任一个,以及
所述第二校正模式是在其中所述检测值增加的校正模式和其中所述检测值减小的校正模式中与所述第一校正模式不同的校正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控制器,其中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当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极性处于第一极性并且所述端子电压以第一变化模式变化时,以第一校正模式校正检测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所述检测值,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当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极性处于所述第一极性并且所述端子电压以不同于所述第一变化模式的第二变化模式变化时,以不同于所述第一校正模式的第二校正模式校正检测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所述检测值,
所述第一极性是正极性和负极性中的任一个,
所述第一变化模式是其中所述端子电压减小的变化模式和其中所述端子电压增加的变化模式中的任一个,
所述第二变化模式是在其中所述端子电压减小的变化模式和其中所述端子电压增加的变化模式中与所述第一变化模式不同的变化模式,
所述第一校正模式是其中所述检测值增加的校正模式和其中所述检测值减小的校正模式中的任一个,以及
所述第二校正模式是在其中所述检测值增加的校正模式和其中所述检测值减小的校正模式之间与所述第一校正模式不同的校正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动机控制器,其中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当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极性处于负极性并且所述端子电压减小时,校正并且减小检测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所述检测值。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动机控制器,其中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当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极性处于正极性并且所述端子电压减小时,校正并且增加检测所述目标相的所述相电流的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所述检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94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