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设备和充电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1278.X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6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横尾亮佑;丸山真范;武市义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7/34 | 分类号: | H02J7/3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权太白;谢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设备 能量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有太阳能发电模块等发电装置、固定型蓄电池等 充放电装置的电动汽车用的快速充电设备,能够合适地用于与充电设 备协作的各装置的能量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时,需要以比较短的充电时间来供给其行 驶时消耗的电力。换言之,对于所谓的系统电源即供给商用的电力的 电力设备来说,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的缩短成反比地产生大的负载。
而且,由于电动汽车需要进行快速充电的时间段取决于驾驶员的 生活模式,如果今后普及电动汽车,则也存在根据季节、星期几、时 间段等而集中地进行快速充电的可能性。因此,需要进行用于使由于 快速充电而仅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电力需求平顺化而抑制针对系统电源 的电力需求的峰值的控制。
作为其方法,公知除系统电源之外还组合太阳能发电装置等发电 装置、固定型蓄电池等蓄电装置等多个装置来进行使用的技术。
与上述内容相关联地,在专利文献1(WO2011/162025号公报) 中公开了与直流配电系统相关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直流配电 系统具备直流配电系统、第1电力转换装置、第2电力转换装置和第3 电力转换装置。直流配电系统对负载装置供给直流电力。第1电力转 换装置对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发电电力进行电压转换并供给到直流配电 系统。第2电力转换装置在始终连接于直流配电系统的第1电力储藏 装置与直流配电系统之间进行电压转换,从一侧向另一侧供给电力。 第3电力转换装置在交流系统与直流配电系统之间进行电力转换,从 一侧向另一侧供给电力。该直流配电系统具备动作模式设定部和动作 控制部。动作模式设定部根据用于设定直流配电系统的动作模式的动 作模式决定信息,决定动作模式。动作控制部根据由动作模式设定部 设定的动作模式,对第2电力转换装置设定第1控制参数,对第3电 力转换装置设定第2控制参数。第2电力转换装置根据直流配电系统 的电压与第1控制参数,进行电力供给方向、驾驶开始和驾驶停止的 控制。第3电力转换装置根据直流配电系统的电压与第2控制参数, 进行电力供给方向、驾驶开始和驾驶停止的控制。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直流配电系统中,首先,将从多个电源装 置供给的电力充电到充电设备的蓄电装置,接着,通过对充电到蓄电 装置中的电力进行放电而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为此,需要适当地控 制蓄电装置进行充电或者放电的定时、系统电源和发电装置等多个电 源装置向蓄电池供给电力的定时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1/1620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虽然对系统电源组合了发电装置、蓄电装置但能够实现 简易的结构以及灵活的运用的电动汽车用快速充电设备以及该充电设 备的能量管理方法。
其他课题和新颖的特征将根据本说明书的叙述和附图而变得明 确。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充电设备通过电力转换器对从多个电源装置 和蓄电装置供给的电力进行变压并集中到直流总线,之后用于电动汽 车的充电。在该充电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中,各电力转换器根据直流 总线的电压变化,通过各自独立的自动控制而进行动作。
根据上述一种实施方式,不需要统一控制多个电力供给源的上一 级的控制部,并且能够通过仅将各自的输出端子连接到直流总线的简 易结构来将多个电源装置组合,另外,能够灵活地运用充电设备整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电设备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电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一例 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电设备的能量管理方法的另一 例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充电设备和充电设备的能 量管理方法的方式。
[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对同一直流总线连接有多个电力转 换器的充电设备的一个结构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12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