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以接纳用于挤出可熔性材料的双螺杆的磨损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1446.5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2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G·谢尔;M·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劳斯马菲贝斯托夫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08 | 分类号: | B29C47/08;B29C47/40;B29C47/6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邓斐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以 接纳 用于 挤出 可熔性 材料 螺杆 磨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损体或者说衬套,其包括一个用以接纳用于挤出可熔性材料特别是塑料的双螺杆的轴向双孔(ZB)。为了避免形成裂纹和节省材料,本发明的磨损体具有这样的径向横截面,该径向横截面具有在整个周边上凸状弯曲的、呈卵形形状的外部轮廓(AK)并且具有两个彼此垂直延伸的对称轴(SA1,SA2),所述对称轴的交点(E)位于挤出轴线(EA)上,其中,所述卵形在第一对称轴(SA1)上的宽度(a)大于该卵形在第二对称轴(SA2)上的高度(b)。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与所述磨损体互补的壳体以及一种包括该磨损体和/或壳体的用于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缸以及一种包括该挤出缸的双螺杆挤出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损体,其包括用以接纳用于挤出可熔性材料特别是塑料的双螺杆的轴向双孔。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与所述磨损体互补的壳体以及一种包括该磨损体和/或壳体的用于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缸以及一种包括该挤出缸的双螺杆挤出机。
背景技术
双螺杆在运行中通过将其包围的材料给双孔造成高磨损。为了不必经常性地更换整个挤出缸,代替将双孔直接安置在挤出缸内的方式,将一个也称为衬套的磨损体配置双孔并插装到挤出缸中。因此,当双孔材料相应地发生了磨损时,只须更换磨损体,而不是整个挤出缸。已知的磨损体横截面呈圆形、矩形或运动场形状(两个用直线连接起来的半圆),这种磨损体在负荷作用下易于形成裂纹,例如冷却水可能通过该裂纹流出,和/或需要很高的材料消耗。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的磨损体,其稳定性更高并且同时材料需求量更少。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缸筒形式的磨损体,其包括用以接纳用于挤出可熔性材料的双螺杆的轴向双孔,所述缸筒具有这样的径向横截面,该径向横截面具有在整个周边上凸状弯曲的、呈卵形形状的外部轮廓并且具有两个彼此垂直延伸的对称轴,所述对称轴的交点位于挤出轴线上,其中,所述卵形在第一对称轴上的宽度大于该卵形在第二对称轴上的高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轮廓包括两个第一圆弧线和两个第二圆弧线,这四个圆弧线构成一个封闭的卵形,从而在圆弧线的接触点处它们的半径分别重叠,其中,圆弧线的重叠的半径相对第二对称轴的夹角分别在15°与25°之间。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壳体,其包括用以接纳如上所述的磨损体的柱形接纳孔,其中,该接纳孔具有与所述缸筒的外部轮廓互补的内部轮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缸,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磨损体和/或如上所述的壳体。
最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螺杆挤出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挤出缸。
本发明的思想是提供一种直缸筒形式的磨损体,其具有轴向双孔并具有卵形的径向横截面。所述径向横截面的外部轮廓在整个周边上凸状弯曲并且所述卵形在第一对称轴上的宽度大于该卵形在第二对称轴上的高度,其中,所述对称轴相互垂直地延伸并且它们的交点位于挤出轴线上。
优选第二对称轴在双孔的两个特别是平行的通道或者说孔之间、亦即沿着通道的搭接区域延伸,在该搭接区域内螺杆相互啮合。
优选卵形的宽度与卵形的高度之比在1.3与1.6之间。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卵形具有四个圆弧线,确切地说,是两个关于第一对称轴对称的第一圆弧线和两个关于第二对称轴对称的第二圆弧线,其中,第一圆弧线的半径位于第二对称轴上并且第二圆弧线的半径位于第一对称轴上。
在一种优选的构造设计中,第一圆弧线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弧线的半径。优选第一圆弧线的半径与第二圆弧线的半径之比在2.3与3.5之间。另外优选的是,第二圆弧线的半径与双孔的通道的半径之比尤其是在1.25与1.55之间。优选第一圆弧线的半径与第一对称轴相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劳斯马菲贝斯托夫有限公司,未经克劳斯马菲贝斯托夫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14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