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光角性的棱镜式逆反射体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2309.3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5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金显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显植 |
主分类号: | G02B5/12 | 分类号: | G02B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刘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光角性 棱镜 逆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阶梯棱镜式逆反射体,其为反射角复合而成的逆反射结构,可将入射光朝光源侧逆反射,尤其涉及一种同时改善逆反射效率及光角性的阶梯棱镜式逆反射体。
背景技术
在各种交通标志、路灯、轮廓标、三脚架等各种交通安全设施或安全服、汽车、自行车、帽子、鞋等夜间需要确保可视距离的物品中都设置或附着逆反射体,该逆反射体将从前方入射的光逆反射至透射其光的光源侧,从而,能提高物品的可视性。
以往作为适用于上述物品的逆反射体主要使用了具备玻璃珠(glassbead)或角锥(cubecorner)的逆反射体。这些以往逆反射体根据入射光的入射角其逆反射特性不同,各自具有优点及缺点。
例如,利用玻璃珠的逆反射体,虽逆反射效率均匀与入射角无关,但整体上逆反射效率低,而且在表面沾有水时,会丧失反射功能。
而且,利用立方角反射镜的现有逆反射体的情况,对入射角小的光即正面光的逆反射效率高,但是,对入射角大的侧面光其辉度急剧降低,能逆反射的入射角即逆反射视界(反射视界)非常狭小。而且,很难改变设计来逆反射视界的方向主要逆反射入射角大的光。
为解决所述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逆反射单元及逆反射体(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6-7038号公报),该发明是在相直交的两个反射面中的一个反射面以阶梯形态排列相直交的反射面来构成复合全反射棱镜式的逆反射结构,从而整体逆反射率高,尤其,在设计阶段从法线方向不受方向及角度的限制能容易改变被定义为逆反射率最高的入射方向的主反射方向的方向。
但是,上述逆反射体的逆反射单元由2个反射面(共用反射面和阶梯部)构成,只能逆反射特定入射角范围的入射光,因此,存在逆反射范围非常狭窄的问题。例如,被开发为用于正面光时,虽对入射角0度的入射光具有非常高的逆反射效率,但入射角为10度以上时,由于入射光透过共用反射面,而逆反射单元的局部丧失逆反射功能,因此,存在对侧光的逆反射性能差的问题,而且,被开发为用于侧光时,存在与侧光相比对正面光的逆反射效率非常低的问题。如此,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6-7038号的逆反射体,存在反射范围非常狭小,并且,用于正面光或侧面光的用途受限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光角性的阶梯棱镜式逆反射体,该逆反射体不仅对正面光的逆反射效率非常高,而且,对入射角大的入射光也不丧失逆反射功能而可以逆反射,因此,能大幅度提高逆反射范围。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改善光角性的阶梯棱镜式逆反射体,排列有逆反射元件,所述逆反射元件包括:主反射角,由几何学上单一平面的共用反射面和与所述共用反射面以直角接触的虚拟的阶梯面而成;多个副反射角,由相互以直角接触的一对专用反射面而成,沿所述阶梯面排列,其特征在于,以如下方式排列而成,即副反射角的角比1/w为1.5以上,所述主反射角的角方向对入射面的法线偏向10度以上,反射方向以10度以内的偏向角偏向,主反射角的角方向的偏向方向朝相反方向相互交替交叉。
所述结构中,所述副反射角的角比1/w为3以上。
并且,所述各逆反射元件的反射方向的偏向角优选为15至30度范围。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改善光角性的阶梯棱镜式逆反射体对正面光的逆反射效率非常高。尤其,对入射角大的入射光也具有一定水准以上的有效的逆反射效率,从而,能逆反射的入射角的范围变得非常大,随之逆反射区域非常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改善光角性的阶梯棱镜式逆反射体的正视图。
图2a是图1的沿Ⅱ-Ⅱ线的截面图。
图2b是图2a的反射路径图。
图2c是图2a的其他反射路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改善光角性的阶梯棱镜式逆反射体的逆反射元件的分解模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改善光角性的阶梯棱镜式逆反射体的逆反射元件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反射角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改善光角性的阶梯棱镜式逆反射体的平视图,图2a是图1的沿Ⅱ-Ⅱ线的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改善光角性的阶梯棱镜式逆反射体1是由聚碳酸酯、紫外线硬化树脂、丙烯、玻璃等透光性材料制成的板状逆反射体,如图所示,在逆反射体的背面以规定间隔密集地排列形成有逆反射元件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显植,未经金显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23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