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动构件和滑动构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2975.7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9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增田聪;赤川隆;佐藤直树;仓田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住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33/12 | 分类号: | F16C33/12;F16C3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构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被滑动物支承为能够滑动的滑动构件和滑动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多使用在基材金属上形成滑动层而成的滑动构件。例如,在用于汽车、建筑机械的滑动构件中,利用机械强度较强的钢板支承高负荷,利用机械强度较弱但具有润滑性的由铜合金形成的滑动层使被滑动物顺畅地滑动。在这样的滑动构件中,作为将钢板作为支承层且在支承层的表面形成滑动层的方法,提出有喷镀法。喷镀法指的是,利用燃烧气体、等离子体、电弧等使带有所希望的特性的与基材金属不同种类的金属熔化,使熔化了的金属与压缩空气一起从喷嘴喷出并与基材金属的表面碰撞,从而附着于基材金属的表面。
在该喷镀法中,喷镀金属而使金属附着于支承层,因此,无论支承层是平面,还是球面等任意的非平面,都能够形成具有沿着支承层的表面的形状的滑动面的滑动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4254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喷镀法中,为了使通过喷镀法附着的第一金属和作为母材的基材金属利用金属接合获得较强的接合强度,实施强制地剥离除去附着于金属表面的污渍的清洁处理。
即,当基材金属的表面被氧化物、油等污染时,在使第一金属附着于被污染的基材金属表面后,即使在活性气体氛围中进行热处理,这些污渍也会夹在基材金属和第一金属之间而妨碍两金属间的固体扩散,导致不能够进行金属接合。
因此,基于基材金属表面必须尽可能保持清洁状态这样的想法,实施强制地剥离除去附着于金属表面的污渍的清洁处理。
作为对基材金属实施的清洁处理,使用喷砂、利用钢丝刷的对研等。但是,对于由利用喷镀法接合在一起的支承层和滑动层构成的滑动构件而言,在用于施加更高负荷的液压泵等的情况下,对于支承层和滑动层的接合强度有进一步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适合于承受高负荷的环境下的接合强度的滑动构件和滑动构件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们发现,通过将支承层的供支承层和滑动层相接合的一个面粗糙化,能够利用喷镀在支承层的一个面形成滑动层,并利用粗糙化后的面的固定效果来提高支承层与滑动层之间的接合强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构件,其中,该滑动构件包括:支承层,其由第1金属材料构成;以及滑动层,其是通过利用喷镀使与第1金属材料不同的成分的第2金属材料附着于粗糙化后的支承层的一个面而构成的,在被实施了喷丸处理的滑动层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滑动面,该滑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大于0μm且为2.0μm以下,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大于0μm且为7.5μm以下,表面硬度Hv为150~250,该滑动面用于将被滑动物支承为能够滑动。
优选的是,支承层通过使包括锐角的棱角部的粉体与支承层的一个面碰撞的打击处理而被粗糙化。另外,优选的是,滑动层通过使球状的粉体与滑动层的一个面碰撞的打击处理而被致密化。并且,优选的是,支承层由第1金属材料为铁类材料构成,滑动层由第2金属材料为铜类材料构成。并且, 优选的是,粗糙化后的支承层的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2μm以上。另外,优选的是,滑动层的厚度大于0mm且为1.5mm以下。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滑动构件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对由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支承层的一个面进行粗糙化;以及通过喷镀使第2金属材料附着于粗糙化后的支承层的一个面,并进行烧结,形成沿着支承层的一个面的滑动层,并在对滑动层的表面实施喷丸处理之后,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滑动面,该滑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大于0μm且为2.0μm以下,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大于0μm且为7.5μm以下,表面硬度Hv为150~250,该滑动面用于将被滑动物支承为能够滑动。通过在形成上述滑动层的工序中实施喷丸处理,从而滑动层致密化而获得规定的表面硬度。另外,在喷丸处理之后,在形成具有规定的表面粗糙度的凹凸形状的滑动面的工序中,例如,对滑动构件和与滑动构件成对的被滑动物之间进行对研处理,对研处理后的滑动构件和被滑动物成为一对而被使用。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住金属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千住金属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29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冷却光源
- 下一篇:烧结金属轴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