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层叠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3650.0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98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周作;岸敦史;仓本浩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1/14 | 分类号: | G02B1/14;B32B27/18;G02B1/11;G02B5/3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周欣,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层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层叠体。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图像显示装置存在如下情形,即若由于来自外部的接触而对其表面造成损伤,则显示图像的视认性降低。因此,为了保护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而使用包含基材层与硬涂层的光学层叠体。
另外,对于图像显示装置而言,要求减少由自外部照射的光引起的表面反射,而提高其视认性。针对该要求,提出有使用具有[基材层/硬涂层/抗反射层]的构成的光学层叠体。于该构成的光学层叠体中,就反射率的观点而言,要求硬涂层有较高的折射率,要求抗反射层有较低的折射率。因此,向硬涂层及抗反射层中分别添加高折射率微粒及低折射率微粒。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具备使高折射率微粒的存在量于膜厚方向连续变化的高折射率梯度硬涂层的光学层叠体(抗反射膜)(例如,专利文献1)。根据该抗反射膜,可防止干涉斑。然而,有未获得充分的硬度的情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56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本案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基材层与硬涂层、可防止干涉斑、且具有充分的硬度的光学层叠体。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具备:基材层,其系由热塑性树脂膜形成;及硬涂层,其系将包含分子量为600~2500的固化性化合物与折射率为1.50以上的高折射率微粒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该热塑性树脂膜上而形成;且该硬涂层包含该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向该热塑性树脂膜中渗透而形成的渗透区域,该高折射率微粒于该硬涂层中以浓度自未设置该基材层之侧的表面向厚度方向连续变低的方式偏析。
于一实施形态中,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包含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或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低聚物。
于一实施形态中,于上述硬涂层中不产生相分离。
于一实施形态中,上述热塑性树脂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
于一实施形态中,上述硬涂层以浓度自上述基材层侧表面向厚度方向连续变低的方式包含形成上述热塑性树脂膜的热塑性树脂。
于一实施形态中,于上述硬涂层的未设置上述基材层之侧进一步具备低折射率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提供一种偏振膜。该偏振膜包含上述光学层叠体。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形态,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包含上述光学层叠体。
发明的效果
于本发明中,将包含具有特定分子量的固化性化合物与高折射率微粒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热塑性树脂膜上,并使其一部分向热塑性树脂膜中渗透,藉此形成渗透区域。藉此,可藉由少量的高折射率微粒而使硬涂层高折射率化,并且可防止干涉斑,且获得充分的硬度。进而,本案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藉由简便的制造方法而制造得到。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剖面图。
图2系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剖面图。
图3(a)系实施例1的光学层叠体的硬涂层剖面的TEM照片,(b)系其部分扩大照片。
图4系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获得的光学层叠体的反射光谱的图表。
图5(a)系表示光学层叠体T1的剖面的TEM照片,(b)系表示光学层叠体T2的剖面的T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形态。
A.光学层叠体的整体构成
图1系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剖面图。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00依次具备由热塑性树脂膜形成的基材层10、及硬涂层20。硬涂层20系于热塑性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硬涂层20包含所涂布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一部分向热塑性树脂膜中渗透而形成的渗透区域22。即,渗透区域22系于热塑性树脂膜中存在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成分的部分。另一方面,基材层10系如上述那样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向热塑性树脂膜中渗透时,于热塑性树脂膜中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未到达(渗透)的部分。再者,图中的交界A系由热塑性树脂膜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面所界定的交界。
图2系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剖面图。光学层叠体200于硬涂层20的未设置基材层10之侧进一步具备低折射率层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3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