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一体化的同轴入口/出口管的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3731.0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9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M·巴德勒本;S·巴蒂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纳加拿大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9/00 | 分类号: | F16D9/00;F28F3/00;F28F9/02;F28F9/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峻峰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一体化 同轴 入口 出口 热交换器 | ||
1.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
多个堆叠的热交换器板,这些热交换器板在其间形成多个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体流道而形成热交换器内芯,其中,各个所述热交换器板包括:
底部部分;
周界壁,其从所述底部部分延伸并包围所述底部部分,当热交换器板以嵌套关系堆叠在一起时,一个热交换器板的周界壁密封住邻近热交换器板的周界壁;
一对凸台部分,它们从底部部分的平面突出出来,各个凸台部分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流体开口;以及
一对流体开口,它们形成在所述底部部分的平面内;
其中,一个热交换器板的各个凸台部分内的流体开口与邻近热交换器板的底部部分的平面内形成的流体开口对齐和匹配,各凸台部分间隔开相邻的热交换器板;
一对第一流体集管,它们由形成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板中的对齐的流体开口中的对应流体开口对来限定,并由多个第一流体流道互连,以使第一热交换流体进入到热交换器内和从热交换器内排出;
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它们由形成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板中的对齐的流体开口中的对应流体开口对来限定,并由多个第二流体流道互连,以使第二热交换流体进入到热交换器内和从热交换器内排出;
设置在集管之一内的集管插入件,所述集管插入件具有细长的圆柱形本体,其在第一和第二端之间延伸并限定敞开的内部通道,且协作地构造在所述第一流体集管或所述第二流体集管内,从而限定:
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其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或所述第二流体流道中的第一组流体地连通;以及
第二集管流体通道,其居中地延伸通过所述集管插入件的所述敞开的内部通道并与所述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流体地隔绝,所述第二集管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或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中的第二组流体地连通;
因此,环形的集管结构以同轴的方式让同样的热交换流体进入到热交换器内芯和从热交换器内芯中排出;
其中,所述集管插入件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板的与对应的流体流道相关的所述凸台部分之一内,所述第一端具有密封表面,用于密封形成在所述凸台部分中的流体开口,由此封闭所述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并且阻止所述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和邻近的第一或第二流体流道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一密封端在所述凸台部分内下陷,留下对应的流体流道不被所述集管插入件的第一端阻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或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所述第一组,使所述一对第一流体集管或所述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内的另一集管与所述环形的集管流体通道流体地连通,借助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或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使所述一对第一流体集管或所述一对第二流体集管内的另一集管还与所述第二集管流体通道流体地连通,该集管将流体从流体通道的所述第一组传送到流体通道的所述第二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集管和所述第二流体集管中的每个限定集管壁,集管壁形成集管流动通道,该流动通道具有第一直径并延伸到所述热交换器内芯内,该集管流动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流道或所述第二流体流道流体地连通,其中所述环形的集管流动通道限定在所述集管壁和所述集管插入件的细长的圆柱形本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附连到热交换器一端的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端部接触和密封;
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侧内的至少一个流体传输流道,该至少一个流体传输流道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二侧中的流体端口流体连通,用来接纳所述第一或第二热交换流体中的一种流体,而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环形集管结构的环形的集管流动通道流体地连通;
其中,所述流体传输流道将流体引导到所述环形集管结构的所述环形的集管流动通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另一集管插入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流体集管或所述第二流体集管中的另一个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纳加拿大公司,未经达纳加拿大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373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