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回收来自低温罐的蒸汽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4321.8 | 申请日: | 2014-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3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M·拉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莱斯达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5/16 | 分类号: | B63B25/16;F17C5/06;F17C9/04;F25J1/00;F25J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郝文博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回收 来自 低温 蒸汽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回收来自低温罐的蒸发气体的装置。
本发明的领域是例如低温液体的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低温液体 被放置在隔热罐中,但是,尽管实施了令人满意的隔热,但是还会在 罐的内部与外部之间发生热交换。这些交换导致来自外部的能量加到 罐的内部并导致罐中的液体的一部分蒸发。该蒸发趋于增加所涉及的 罐中的压力。为了限制压力的这种增加,蒸发液体以气体形式从罐中 移除。
根据低温液体的性质(和因此对应气体的性质),在罐中收集的 蒸发气体可以各种方式来处理。因此,例如,人们可考虑简单地将其 排到大气中。也可处理回收的蒸发气体以便被再液化且然后再引入罐 中。
在其中低温液体可用作燃料的情况下,例如,如果低温液体是 LNG(液化天然气的英文缩写),那么回收的蒸发气体可用于驱动运 输车辆(一般是船(甲烷运输船))。
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从低温液体的蒸发回收气体的系 统,这使得可能根据需要来供应高压气体发动机和/或再液化该回收 的蒸发气体。为了对运行的发动机供应天然气,通常设置中/高压压 缩机,这使天然气的压力为10巴至300巴的数量级(即1MPa至30 MPa)。根据船的速度,发动机的气体需求变化且所有的回收蒸发气 体或其中一部分被压缩,以便供应发动机,或该气体被发送至装置以 对其进行再液化。
进入再液化装置的蒸发气体通常在至少4巴(或0.4MPa)的压 力下且在约-100至+40℃的温度下。如上所述,在再液化之后,所获 得的液体返回低温液体罐。
文献WO-2007/117148图示了一种使得可能在其压缩之前预热来 自再液化系统的罐的蒸发液化天然气流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使蒸发气体流在第一热交换器中经受与温度高于蒸发气体流的第二 冷却流的热交换,第二冷却流通过将第一冷却流选择地划分为该第二 冷却流和第三冷却流来获得,后者被注入再液化系统的冷箱的第一冷 却通路中。蒸发气体因此在其压缩之前达到接近环境温度,且源自蒸 发气体的冷气基本上转移至再液化系统。在压缩步骤之前,为了将蒸 发气体预热至接近环境温度,冷却蒸发气体经受与冷却流的热交换, 在热交换之前,所述冷却流处于高于蒸发气体的温度的温度下。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其用于回收用于一方面供 应用于发动机的压缩单元,且另一方面供应再液化系统的低温液体的 蒸发气体,所述装置用于回收具有减少功耗的蒸发气体。
有利地,所提出的装置将使得可能完全防止供应压缩单元且旨在 用于发动机的气体的污染。优选地,该装置的设计简单且生产成本低。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回收来自低温罐的蒸发气体的装 置,其包括:
-具有若干压缩级的压缩单元,所述单元被供应来自低温罐的气 体并在发动机供应压力下传输气体,
-再液化系统,其具有液体到低温罐的出口,
-交换器,其布置在低温罐和压缩单元之间,以便在气体进入液 化系统之前冷却所述气体并由此在蒸发气体进入所述压缩单元之前 加热来自所述罐的蒸发气体。
根据本发明,来自低温罐的蒸发气体由在压缩单元内被压缩至低 于或等于发动机供应压力的压力的气体加热,且再液化系统被供应在 压缩单元内被压缩至低于或等于发动机的供应压力的压力的气体,任 选地由供应压缩单元的蒸发气体冷却。
该构造被发现在功耗方面是特别有利的。以非常原始的方式,当 压缩单元的技术许可时,压缩蒸发气体的一部分可在其达到其设定点 压力(对应于发动机的供应压力)之前被移除,以便供应再液化系统。 此外,该压缩气体由供应压缩单元的蒸发气体冷却。有利的是,一方 面,因为优选的是在蒸发气体进入压缩单元之前加热蒸发气体,且另 一方面,还优选的是冷却进入再液化系统的气体。
为了提高再液化系统的入口处的压力和温度的控制,提出用于回 收蒸发气体的装置是这样的,使得压缩单元包括入口、发动机供应压 力下的第一出口和中间压力下的第二出口,且第二出口一方面连接至 交换器,且另一方面连接至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有直接连接至第二 出口的入口;在来自第二出口的气体穿过交换器中之后被供应所述气 体的入口;和至再液化系统的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莱斯达公司,未经科莱斯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43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