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加载、熔化和从流体输送装置输送流体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4651.7 | 申请日: | 2014-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2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约瑟夫·安杰利尼;格兰特·麦古菲;梅尔·斯蒂文·莱斯利;斯科特·墨瑟;艾伦·平德洛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5/04 | 分类号: | B05C5/04;B05C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脱颖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加载 熔化 流体 输送 装置 方法 | ||
提供了一种流体输送装置(10),其包括熔化器(12),熔化器具有加料腔(18)和料斗(20),料斗与加料腔连通布置,加料腔具有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28)。料斗包括第二加热元件。熔化器还包括容器装卸系统(14),容器装卸系统用于将容器(C)提升预定高度并将容器从远离熔化器的位置移动到加料腔内的位置。容器包括存储在其中的内容物。加热元件将内容物加热,以便内容物可接收在料斗内。料斗可继续对内容物进行加热,以提供流体。流体可通过泵组件(16)从料斗中排出。可在泵组件调节流体的压力。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装置,该装置用于装载内含内容物的容器,将内容物熔化,并将熔化的内容物(即,流体)输送到用于将流体施用在物品上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热熔系统包括用于熔化热熔性胶粘剂的熔化单元和用于将胶粘剂施用物品上施用装置。一般来说,熔化单元流体联接至施用装置联接,并将熔化的胶粘剂输送到施用装置。
熔化单元构造为接收最初为固体形式的热熔性胶粘剂。固体热熔性胶粘剂一般存储在容器内,例如,55加仑的筒内,该容器装载在熔化单元中。为了对熔化单元装料,筒一般位于熔化单元的支撑结构内的平台或其他表面上。筒的上端开放,将热熔性胶粘剂暴露在外。
熔化单元可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构造为将受热构件通过筒的开口端驱动到热熔性胶粘剂中。驱动机构一般为活塞系统,活塞系统可为(例如)液压驱动的。受热件一般为(例如)滚筒或柱体形式的柱塞,其被活塞组件驱动到热熔性胶粘剂中或驱动至与热熔性胶粘剂接触。受热件与胶粘剂接触,并且使胶粘剂熔化。可将熔化的胶粘剂从筒中抽出,以用于施用装置。
如需更换空筒,将熔化单元停止(即,将活塞从筒中抽出),将筒取下,之后更换上装满的热熔性胶粘剂筒。在此期间,也可将施用装置停止。因此,可能会出现在更换热熔性胶粘剂筒时熔化的胶粘剂不能施用到物品上的情况。即,更换熔化单元中的热熔性胶粘剂筒可能会中断熔化的胶粘剂向施用装置的流动,从而中断胶粘剂在物品上的施用。由此,为了更换热熔性胶粘剂筒,可能需要将系统关闭或空转系统。因此,由于熔化单元和施用装置不连续运行,可能会增加制造时间。
某些热熔系统可能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单独的熔化单元。因此,一个熔化单元中的筒内的热熔性胶粘剂耗尽时,可在另一个熔化单元中的另一个胶粘剂筒内熔化热熔性胶粘剂并从其抽取热熔性胶粘剂。在这种构造下,可在从另一个胶粘剂筒中抽取胶粘剂并将胶粘剂提供给施用装置的同时更换空筒。由此,可稳定地向施用装置提供熔化的胶粘剂。
但是,这种构造需要额外部件,并增加了复杂度。例如,如上所述,这种构造使用两个或更多个熔化单元,而不是一个,并且需要部署额外的泵和其他相关设备用于将熔化的胶粘剂输送给施用装置。
已知有小型的熔化单元,其中的给料箱可限定在其中具有受热表面的容器。可根据需要将热熔性胶粘剂添加到给料箱中,熔化并排出。但是,在这种装置中,给料箱不适合接收55加仑的热熔性胶粘剂筒。相反,给料箱的尺寸适合接收较少量的热熔性胶粘剂,例如,碎屑或微粒。因此,需要对热熔性胶粘剂棒进行额外处理,以提供适合用于这种装置的热熔性胶粘剂。另外,由于装置的尺寸有限,可能需要频繁地对给料箱再次装胶粘剂,这增加了劳动成本。
另外,在安装了热熔系统的设施中,车辆、起重机、人员或其他移动装置或设备可能会很靠近地经过热熔系统。存在移动装置或物体与热熔系统或筒的外部或外露部分意外接触的可能性,可能会损坏热熔装置的筒或外部部分。另外,热熔性胶粘剂在筒中熔化时,可能会暴露在周围环境中,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冒泡或溅出,而与附近的物体接触。
由此,需要提供一种可连续提供流体输出,并且提供用于对胶粘剂进行输送和/或熔化的封闭区域的流体输送装置。另外,需要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在该流体输送装置,来自装置的流体的输送被单独、独立计量,进而输送到不同的计量或施用装置。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46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