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保险杠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4752.4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3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淳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48 | 分类号: | B60R19/48;B62D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保险杠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扰流板将保险杠外观件的下端部覆盖的车身保险杠构造的改良。
背景技术
车辆中存在如下结构:在保险杠外观件的下端部上安装树脂制的扰流板,由此实现车辆下部的行驶风的整流性、车辆下部的外观性的提高,并且保护保险杠外观件不因踏石等而受到损伤。关于这种车身保险杠构造,通过专利文献1能够获知。
由专利文献1获知的车身保险杠构造在车宽方向上在细长的扰流板的上缘具有多个夹持件。将这些夹持件插入在保险杠外观件形成的开口,由此使得夹持件与开口卡合而将扰流板安装于保险杠外观件。
然而,由于扰流板在车宽方向上长,因此,为了将扰流板无间隙地安装于保险杠外观件,需要将多个夹持件配置于扰流板与保险杠外观件的接合部,从而部件成本及组装工时增加。
现有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652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保险杠构造,其将扰流板无间隙地安装于保险杠外观件,并且减少用于卡合的爪部的设置部位,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成本及组装工时。
根据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保险杠构造,其具有:安装于车身的保险杠外观件、和覆盖该保险杠外观件的下端的扰流板,上述车身保险杠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扰流板由沿上下分割的上扰流板及下扰流板这两部分构成,在上述保险杠外观件的下部有形成卡合用开口、以及在该卡合用开口的下方形成的插入用开口,在上述上扰流板的上缘形成有用于与上述卡合用开口卡合的卡合片,在上述下扰流板的上缘形成有用于插入于上述插入用开口的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用于在插入于上述插入用开口时与上述插入用开口的周缘部抵接的接触面。
如技术方案2所记载,优选在卡合片上形成有在中央部开口的片部开口,在保险杠外观件的卡合用开口形成有为了与片部开口卡合而突出的突出部。
如技术方案3所记载,优选插入部形成为板状,接触面是以与插入部连续的方式而形成的板状部的端面,板状部借助肋而与下扰流板中的、被上扰流板覆盖的上壁一体化。
如技术方案4所记载,优选对扰流板的上扰流板或下扰流板进行金属镀敷涂装。
如技术方案5所记载,优选上扰流板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与下扰流板螺合,上扰流板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卡挂于下扰流板。
如技术方案6所记载,优选在下扰流板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形成有朝向保险杠外观件突出的定位用凸台,在保险杠外观件的下部形成有能够供定位用凸台嵌合的定位用孔。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中,扰流板沿上下分割为两部分而由上扰流板及下扰流板构成。在上扰流板的上缘形成有用于与卡合用开口卡合的卡合片,在下扰流板的上缘形成有用于插入于插入用开口的插入部。利用卡合片使上扰流板的上缘卡定于保险杠外观件,位于卡合片的下方的插入部的接触面与保险杠外观件的插入用开口的周缘部抵接,因此,扰流板整体因自重而向保险杠外观件侧倾倒。因此,向使得扰流板和保险杠外观件的配合部分相抵接的方向施力,从而能够抑制在扰流板和保险杠外观件的配合部分产生间隙。无需为了扰流板和保险杠外观件的卡合而设置多个卡合部,能够减少用于卡合的爪部的设置部位,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成本及组装工时。并且,卡合片及插入部位于从扰流板的外观面分离的内侧,未在外观面的表面出现因树脂成型而引起的缩痕。
在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中,在卡合片形成有在中央部开口的片部开口,在保险杠外观件的卡合用开口形成有为了与片部开口卡合而突出的突出部。由于仅通过将扰流板的卡合片插入于保险杠外观件的卡合用开口而使得突出部与片部开口卡合,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扰流板组装于保险杠外观件的组装作业。
在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中,插入部形成为板状。接触面是以与插入部连续的方式而形成的板状部的端面,板状部借助肋而与下扰流板中的、被上扰流板覆盖的上壁一体化,因此,能够提高插入部及接触面周围的刚性。结果,接触面能够以使得扰流板因自重而向保险杠外观件侧倾倒的方式进行支承。因此,能够抑制在扰流板和保险杠外观件的配合部分产生间隙。
在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中,由于对扰流板中的上扰流板或下扰流板进行金属镀敷涂装,因此能够使扰流板整体中的一部分变得显眼。其结果,能够提高扰流板的外观性。
在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中,上扰流板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与下扰流板螺合,上扰流板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卡挂于下扰流板,因此,无需设置多个用于对扰流板进行卡合的卡合爪,能够尽量减少外观面的缩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47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停车辅助装置以及系统
- 下一篇:车辆用灯具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