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芴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解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4873.9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3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平林俊一;藤井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C41/26 | 分类号: | C07C41/26;C07C43/23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结构 聚碳酸酯 树脂 解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树脂的新的分解方法,所述分解方法能够从具有芴结构的废弃聚碳酸酯树脂,高纯度且有效地回收作为其起始原料的双苯氧醇芴类。
背景技术
具有芴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由于高折射率性、低双折射率性、透明性、加工性以及耐热性比较优异,近年来作为光学透镜、光学薄膜等的光学树脂材料,使用量增加。另外,伴随着包含芴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需要增加而被废弃的树脂量也增加,因此将它们进行再利用变得重要。特别是由于作为起始原料的一种的双苯氧醇芴类比其他的原料贵,因此期望开发作为可再利用的原料进行有效回收的方法。
作为将聚碳酸酯树脂进行解聚的方法,已知主要有如下的三种方法:通过将聚碳酸酯树脂与苯酚进行加热而转变成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通过将两者蒸馏进行分离回收的加酚分解法;通过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将聚碳酸酯树脂和低级醇进行加热处理而转变成双酚A和碳酸二烷基酯,通过将两者蒸馏进行分离回收的加醇分解法;使聚碳酸酯树脂与过剩的碱水溶液进行反应分解为双酚A并进行回收的水解法,但在加酚分解法以及加醇分解法中有碳酸二苯酯或碳酸二烷基酯等副产物生成,分离回收作为目的的双酚类的工序变得繁杂。
作为将聚碳酸酯树脂通过水解法进行解聚的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公昭40-16536(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聚碳酸酯树脂和1~30%的碱水溶液放入耐压容器,在100℃以上、优选150℃以上进行水解的方法。另外,在日本特开2005-126358(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废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一部分或全部溶解于包含氯化物的有机溶剂后,在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中进行分解的方法。
但是,专利文献1的方法需要高温反应以及高压反应等苛刻的反应条件。另外,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为了溶解聚碳酸酯树脂而需要包含二氯甲烷等氯化物的有机溶剂,安全性令人担心。进而,在使用氯化物的制造中需要特殊的设备。另外,这些以往的方法是适合于从以2,2-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作为原料的聚碳酸酯树脂来回收双酚A的解聚方法。但是,作为用于从以受到水解的末端部分为烷基醇结构的双苯氧醇芴类作为原料的聚碳酸酯树脂来回收双苯氧醇芴类的方法,碳酸酯键的状态、所回收的双酚类的稳定性、溶解性等不同,因此不能称为最适合的解聚方法。因此,有必要开发用于从以具有特异结构的双苯氧醇芴类作为原料的聚碳酸酯树脂回收双苯氧醇芴类的最适合的解聚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告“日本特公昭40-16536号公报(公告日:1965年7月29日)”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5-126358号公报(公开日:2005年5月19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聚方法,所述解聚方法用于在工业上有效地从具有芴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回收作为具有特异结构的起始原料物质的双苯氧醇芴类。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将以双苯氧醇芴类作为起始原料制造的具有芴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在特定的有机溶剂存在下或非存在下使用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由此能够有效地进行聚碳酸酯树脂的解聚,回收高品质的双苯氧醇芴类,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包含以下内容。
[1]一种解聚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具有芴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在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的存在下、在12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水解并回收下述通式(1)表示的双苯氧醇芴类。
[化1]
(式中,R1a及R1b表示亚烷基、这些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R2a及R2b表示烷基、环烷基、芳基或烷氧基,这些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n1及n2表示1以上的整数,可以相同或不同。m1及m2表示0或1~4的整数,可以相同或不同。)
[2]根据[1]所述的解聚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具有芴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在选自芳香族烃及脂肪族烃的至少1种有机溶剂、以及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的存在下、在12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水解。
[3]根据[1]或[2]所述的解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解温度小于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48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副轴的装配结构
- 下一篇: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