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支撑内窥镜工具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5495.6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1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M·耶尔诺;A·肖;J·德维埃;V·胡伯蒂;M·伊布拉西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多工具治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G02B23/24;A61B1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朱海涛 |
地址: | 比利时***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支撑 内窥镜 工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支撑内窥镜手术工具的内窥镜装置,并且所述装置被配置为附接到内窥镜或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的内窥镜上。
背景技术
以上类型的装置在US 2004/0138682中已知并且被用作内窥镜缝合装置。它包括可拆卸地附接到内窥镜远端的帽组件。帽具有在其间限定处理空间的相对放置的壁,所述空间通向所述远端,以便接收组织。一突起从一个壁的远端部分朝向另一个壁延伸。所述突起包括容纳缝合针(即,内窥镜工具)的钻孔外壳。所述钻孔与连接壁中的钻孔连通,连接壁中的钻容纳用于推动针通过组织的推动构件,所述组织在处理空间中被容纳在内窥镜中的组织夹握装置拉开。所述相对的壁可包括供缝合针通过的开口。容纳缝合线的护套可附接到相对壁的外侧,从而使得缝合针在穿过开口时与缝合线接合。
在US 2013/0096581中已知另一种内窥镜缝合装置。此时,针构件枢转地附接到帽组件的一个壁上,所述帽组件附接到内窥镜的远端。针弯曲超过90°。当枢转时,在刺穿组织之后,它轴向地接合在帽的相对壁的孔口中。针通过齿轮连杆连接到拉杆,所述齿轮连杆提供围绕枢轴的针旋转运动。
US 2005/0251 166描述了另一种内窥镜缝合装置。该装置可插入内窥镜的管腔中,并且包括枢转地耦接到柔性导管主体的远端的组织操纵组件。组织操纵组件包括枢转地耦接的下和上齿板构件,它们协作以夹握组织。柔性发射管枢转地耦接到上齿板构件。发射管被可滑动地保持在导管内,并且被配置为将齿板构件结合在用以接收组织的打开配置和用以保持组织的关闭位置之间。发射管容纳缝合针,所述缝合针可从发射管的远端发射出,横跨上和下齿板构件。
上述设备的缺点在于,它们的组织接纳空间的尺寸有限。因而,可缝合的多层组织的厚度受到限制。在上述前两个装置中,帽组件需要在插入身体之前附接到内窥镜上。这使帽的尺寸受限于内窥镜的尺寸以及帽和内窥镜所插入的体腔(例如,食道,具有最大18mm的直径)的尺寸。在上述第一个装置中,针必须是柔性的,因为它必须滑动通过90°的弯曲钻孔。在上述第三个装置中,缝合针在与夹握件相对应的位置处刺穿组织。因此,缝合必须非常靠近组织的褶皱。
为了帮助人们减重,已经研制出用于减小胃的尺寸的各种手术。一组这种手术通过在胃壁中形成褶皱并单独地缝合褶皱或将褶皱缝合到彼此实现胃缩小。这些手术可通过内镜手术执行,并且在这种情形中,被称作经口胃折术或经口胃成形术。
但是,由于胃壁相对厚且坚韧,褶皱的缝合是困难耗时的任务。因而,有利的是能够形成并缝合有限数量的较大的组织褶皱,而非大量的较小褶皱。此外,当缝合褶皱时,有利的是使缝合完全延伸通过形成褶皱的组织层,即,对于胃折术情形,形成延伸通过胃壁的透壁缝合,因为这会更好地融合层叠的组织并因而提高长期效果。但是,为了这样做,缝合针必须能够完全刺穿通过形成褶皱的组织层。然而,目前的装置既不能与褶皱边缘相距合适距离地缝合大褶皱,也不能执行合适的透壁刺穿。
US 2005/0234297描述了用于附接到内窥镜的内窥镜配件手术工具支架。此装置包括静止的第一主体和通过耦接器关节地耦接到第一主体的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形成为支承在内窥镜的远端周围的套管。配件通道附接到第二主体,并且为内窥镜工具提供到达内窥镜前面的处理空间的通路。由于第二主体相对于第一主体关节连接,因此可以用控制通路的离开轨道,因而控制被保持在配件通道中的手术工具的离开轨道的方式,操控第二主体。此装置的缺点在于,由于耦接器和第一主体的构造,通路的离开轨道和内窥镜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受限。
WO 2007/104397描述了用于附接到内窥镜的另一内窥镜工具支架。它包括连接到内窥镜的远端的基底结构。由两个连杆形成的连杆机构连接到基底结构的近端和远端位置,以与基底结构形成适应性三角形。管状构件连接到连杆机构,使得管状构件的相应部分可与连杆平行地定向。在此装置中,保持手术工具的管状构件由连杆机构牢固地保持,并因而可承受大的反作用力。此外,管状构件的离开轨道可在较大的角范围内相对于内窥镜的轴线定向。但是,由于管状构件只能在与基底结构平行的平面中移动,因此基底结构实际上妨碍处理空间,这限制了可利用此装置进行的手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多工具治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多工具治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54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