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核病生物标志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2851.7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5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J.苏特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国研究与创新署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C12Q1/688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罗文锋;万雪松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核病 生物 标志 | ||
在一个方面,本文提供用于检测受试者中的结核病的方法,包括(a)测定从受试者获得的痰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宿主免疫系统生物标志水平;和(b)比较痰样品中的生物标志水平与一个或多个参考值;其中与参考值相比的痰样品中的生物标志水平指示受试者中结核病的存在或不存在。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疾病生物标志领域。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使用这样的生物标志检测或诊断受试者中的结核病的方法。
发明背景
由于过度拥挤、基础设施差和高HIV感染率,结核病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减少TB传播的主要障碍之一为缺乏在初级卫生诊所中使用的准确诊断检验,所述诊所预见(see)大多数TB患者(60%),但不能提供实验室-确认的TB诊断[2]。在没有及时和准确的诊断的情况下,传播以每名患者每年15个密切接触者的速率发生[3]。
当前的TB诊断检验需要检测痰样品中的细菌。然而,这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中显示相当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HIV-阳性受试者,因为不产生痰或痰含菌少。当前的金标准诊断检验,痰培养,耗时、昂贵,易于污染并且需要基础设施。新的基于分子的检验例如GeneXpert®在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中提供TB和利福平抗性的快检测,但昂贵,需要基础设施并且在涂片-阴性(包括儿童和HIV-阳性)受试者中灵敏度不足。
对于TB诊断而言,基于微流体的快速检验(侧流检验)具有很大前景。它们易于使用、便宜、在数分钟内提供答案、不需要专门设备并且室温稳定;这使其对于在高-TB负担、资源匮乏的环境中使用很理想。侧流检验检测体液样品中的标志;尿和血液为最常用的。然而,迄今为止,由于缺乏与标志和/或样品类型相关的灵敏度,尚未开发出这样的用于TB的检验。
当前基于血液的IFN-γ释放测定(IGRAs)的低灵敏度[4]可能是由于在活性的TB期间TB-特异性细胞从血液迁移至肺,因为与同一受试者的血液相比胸膜液中存在显著更高水平的细胞和可溶性宿主免疫标志[5]。在不考虑HIV状态的情况下,分析导致对TB和或其它呼吸系统疾病的96%正确分类[5]。此外,分析不需要抗原-刺激,刚离体时存在高水平的标志。Mtb抗原根据感染阶段而大幅度变化,这提示抗原-不依赖的检验会增加特异性。
尽管微生物学信赖将痰样品收集物用于TB诊断,但尚未评估可溶部分(即宿主生物标志)的诊断潜能,如对于其它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6]、囊性纤维化[7]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7]所见到的。
因此仍存在对改进的用于检测受试者中的结核病的方法的需求。具体地,需要准确但快速、便宜但适合在护理点(即在非-实验室环境中)使用的方法。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提供用于检测受试者中的结核病的方法,包括(a) 测定从受试者获得的痰样品中的一种或多种宿主免疫系统生物标志的水平;和(b) 比较痰样品中的生物标志水平与一个或多个参考值;其中与参考值相比的痰样品中的生物标志水平指示受试者中结核病的存在或不存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标志包括可溶蛋白。例如,所述生物标志可包括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或生长因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标志包括一种或多种Th2细胞因子。优选地与参考值相比降低的Th2细胞因子水平指示受试者中存在结核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Th2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0 (IL-10)和/或白细胞介素-13 (IL-13)。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标志包括选自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白细胞介素-15 (IL-1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优选地与参考值相比降低的IL-1Ra、IL-15、G-CSF和/或VEGF水平指示受试者中存在结核病。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标志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优选地与参考值相比增加的FGF水平指示受试者中存在结核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国研究与创新署,未经英国研究与创新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28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