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2855.5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5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丹野笃;松田淳;干场崇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D30/08 | 分类号: | B29D30/08;B60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钢;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具备内衬层构件的生胎,在所述生胎的内表面的与胎面部相对应的区域上,通过所述内衬层构件的粘合力贴上薄膜,在具备所述薄膜的生胎的内表面涂布脱模剂,对涂布了所述脱模剂的生胎进行硫化,然后从通过所述硫化加工获得的充气轮胎的内表面去除所述薄膜,在剥离所述薄膜后露出的区域上,沿着轮胎周向借助粘合层粘合带状的吸音材料,
所述薄膜在轮胎周向的两端部上的切削角度为,相对于轮胎周向呈50°~80°。
2.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型滚筒上配置薄膜,在所述薄膜上缠绕薄片状的内衬层构件,在所述内衬层构件的与胎面部相对应的区域上,通过所述内衬层构件的粘合力贴上所述薄膜,使所述薄膜位于轮胎内表面并层叠而形成所述内衬层构件,进而成型包含所述内衬层构件的生胎,在具备所述薄膜的生胎的内表面涂布脱模剂,对涂布了所述脱模剂的生胎进行硫化,然后从通过所述硫化加工获得的充气轮胎的内表面去除所述薄膜,在剥离所述薄膜后露出的区域上,沿着轮胎周向借助粘合层粘合带状的吸音材料,
所述薄膜在轮胎周向的两端部上的切削角度为,相对于轮胎周向呈50°~80°。
3.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薄片状的内衬层构件的与胎面部相对应的区域,通过所述内衬层构件的粘合力贴上薄膜,使所述薄膜位于轮胎内表面并层叠而形成所述内衬层构件,进而成型包含所述内衬层构件的生胎,在具备所述薄膜的生胎的内表面涂布脱模剂,对涂布了所述脱模剂的生胎进行硫化,然后从通过所述硫化加工获得的充气轮胎的内表面去除所述薄膜,在剥离所述薄膜后露出的区域上,沿着轮胎周向借助粘合层粘合带状的吸音材料,
所述薄膜在轮胎周向的两端部上的切削角度为,相对于轮胎周向呈50°~8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薄膜的聚合物包含尼龙6。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硫化后的厚度为10μm~1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被配置成在轮胎周向的端部之间相互重叠,且所述相互重叠的状态可一直维持到硫化后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被配置成在硫化前的状态下,在轮胎周向上的至少1处形成缺欠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是一种朝向轮胎周向延伸的单一吸音材料,在与所述吸音材料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上,至少在与粘合面相应的范围内,具有均匀的厚度,所述截面的形状沿着长边方向保持恒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组装轮辋时,相对于在轮胎内形成的空洞部的体积的所述吸音材料的体积的比率,为大于2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的硬度为60N~170N,所述吸音材料的拉伸强度为60kPa~180kPa。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包含双面胶带构成,其剥离粘合力在8N/20mm~40N/20mm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在轮胎周向的两端部上的切削角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未经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285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热水器的循环水装置
- 下一篇:吸尘黑板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