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退火炉和对钢绞线退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3241.9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5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弗罗伯泽;克里斯托弗·赫德瓦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特维克原料技术德国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9/08;C21D9/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蔡石蒙;车文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退火炉 钢绞线 退火 方法 | ||
1.一种用于对钢绞线(2)退火的退火炉(1),具有:
第一加热设备(9),所述第一加热设备(9)用于在所述退火炉(1)运行期间对所述绞线(2)加热,
用于所述绞线(2)的运输装置(4、5、6、7),所述运输装置适于在所述退火炉(1)运行期间使所述绞线(2)在运输方向(3)上前进穿过所述退火炉(1),
其中,所述退火炉(1)在所述运输方向(3)上在所述第一加热设备(9)后面包括第一冷却装置(13),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3)具有气体引导器(16),用于冷却所述绞线(2)的外表面(17),其中所述气体引导器(16)被布置成使得气体在所述绞线(2)的所述外表面(17)上流动,以便在所述退火炉(1)运行期间冷却所述绞线(2),其中所述退火炉(1)包括用于冷却所述绞线(2)的所述外表面(17)的第二冷却装置(14),其中所述第二冷却装置(14)包括接触元件(25),所述接触元件(25)能够在所述退火炉(1)运行期间与所述绞线(2)接合,以便在所述绞线(2)和所述接触元件(25)之间建立热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25)包含石墨,且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的所述气体引导器包括由三段组成的外壳,所述第二冷却装置在所述外壳的中间段中延伸,并且所述接触元件由四个颊板组成,在所述颊板之间设置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引导器的外壳(16)在所述退火炉(1)运行期间围绕所述绞线(2),其中所述外壳(16)具有用于所述气体的气体进口(18)和气体出口(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火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引导器的所述外壳(16)在前端和后端处都包括密封件(20),所述密封件(20)用于在所述退火炉(1)运行期间将所述外壳(16)密封于所述绞线(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退火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引导器(16)的所述气体进口(18)与储气罐流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退火炉(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绞线(2)的所述运输方向(3)上,所述气体出口(19)被布置在所述气体进口(18)前面,以便所述气体在所述退火炉(1)运行期间与所述运输方向(3)相反地流动经过所述绞线(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1),其特征在于,用于冷却所述绞线(2)的所述外表面(17)的所述第二冷却装置(14)包括气动或者液压装置,所述气动或者液压装置被构造和布置成使得其在所述退火炉(1)运行期间保持所述接触元件(25)与所述绞线(2)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退火炉(1),其特征在于,用于冷却所述绞线(2)的所述外表面(17)的所述第二冷却装置(14)包括流体冷却系统,所述流体冷却系统被布置成在所述退火炉(1)运行期间将从所述绞线(2)传递的热量耗散到所述接触元件(2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退火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炉(1)包括用于冷却所述绞线(2)的所述外表面(17)的第三冷却装置(15),所述第三冷却装置(15)包括具有流体冷却系统的外壳,所述外壳在所述退火炉(1)运行期间围绕所述绞线(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火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6)被布置成与所述绞线(2)同心。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退火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在所述退火炉(1)运行期间含氢。
11.一种用于使冷变形绞线(2)变形的成型系统(36),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退火炉(1),并且包括冷变形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特维克原料技术德国公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特维克原料技术德国公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32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