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3384.X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5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隈部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G08G1/09 | 分类号: | G08G1/09;B60R21/00;G06F9/48;H04L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控制 装置 | ||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公开是基于2013年11月19日提出的日本申请编号2013-239171号的申请,在这里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用的电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有基于通过用于实施车辆-车辆间通信、道路-车辆间通信的无线电设备接收到的来自其它车辆或路侧设备的数据(称为无线电设备数据或者无线电数据),来实施各种控制处理的电子控制装置。这种电子控制装置以具备CPU、RAM、ROM等的公知的微型计算机为主体而构成,在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储存有与各种控制处理对应的程序(即,应用程序)。
另外,向这种电子控制装置除了输入无线电数据以外,还输入从车辆所具备的传感器、其它电子控制装置等车辆内机器输出的表示车辆的状态的数据(称为车辆内数据)。即,电子控制装置使用无线电数据以及车辆内数据来实施各种控制处理。
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子控制装置使用无线电数据以及车辆内数据,来实施用于支援用户的驾驶操作的多个控制处理。更具体而言,电波媒体接收器(即,无线电设备)依次接收从路侧设备发送出的基础设施信息(即,无线电数据),并将该无线电数据依次输出至电子控制装置。无线电数据例如包括有:表示信号的点亮颜色等的信号信息、表示有无对置车辆等的对置车辆信息、表示有无行人的行人信息等。另外,电子控制装置经由构建在车辆内的车内网络,从车辆内机器依次接收各种车辆内数据。
电子控制装置根据无线电数据以及车辆内数据,生成控制处理所需要的数据(将其设为控制数据)。而且,电子控制装置基于该生成的控制数据和应用程序来执行控制处理。
专利文献1:JP2013-210977A
一般来说,在微型计算机中,作为软件,具备:进行与微型计算机连接的机器的控制的控制部(所谓的设备驱动器)、与各种控制处理对应的应用程序以及位于驱动器与应用程序的中间的中间件。
用于生成上述控制数据的功能(设为控制数据生成部)例如被设置于中间件。另外,与微型计算机连接的机器是指无线电设备、车辆内机器等,也简称为连接机器。
微型计算机对每个连接机器具备控制部,具体而言,作为各个软件具备与无线电设备对应的无线电设备控制部以及与车辆内机器对应的车辆内通信控制部。在RAM中,对无线电设备控制部、车辆内通信控制部以及控制数据生成部分别分配规定的存储区域(所谓的缓冲区),依次设为无线电设备控制部用缓冲区、车辆内通信控制部用缓冲区、数据生成部用缓冲区。
各控制部若被从与自身对应的连接机器输入数据,则将该输入的数据暂时储存并保持于被保留为该控制部用的缓冲区。控制数据生成部将被保持在各控制部的缓冲区的数据以规定的周期或者时机移至被保留为控制数据生成部用的数据生成部用缓冲区,并生成控制数据。
在这里,无线电设备控制部用缓冲区、车辆内通信控制部用缓冲区等被保留为设备驱动器用的缓冲区的尺寸一般比为了中间件、应用程序而保留的缓冲区的尺寸小。另外,由于通过车辆-车辆通信、道路-车辆间通信获得的数据即无线电数据包括各种信息,所以通过1次通信接收的数据的尺寸比无线电设备控制部用缓冲区的尺寸大。因此,在控制数据生成部通过转移储存于无线电设备控制部用缓冲区的数据来释放该缓冲区之前,存在无线电设备控制部用缓冲区被无线电数据占满之虞。
另外,虽然车辆内数据的尺寸并没有无线电数据那么大,但接收车辆内数据的频率相对较多,所以车辆内通信控制部用缓冲区也容易被车辆内数据占满。
各控制部在与自身对应的缓冲区被占满的情况下,即使被输入来自连接机器的数据也不能保存该新数据,所以废弃该新接收到的数据。当然,若废弃新接收到的数据,则该数据所包括的内容不能被反映到控制数据,所以想要避免废弃数据。
尤其是,由于无线电数据是从动态变化的通信对象接收的数据,所以不能保证以后能够再次获取相同的数据,因而要求尽可能避免废弃该无线电数据。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因无线电设备控制部用的缓冲区被占满而造成的经由无线电设备获得到的无线电数据的错失产生的可能性的电子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33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漏话监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溅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