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及轮胎的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3923.X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5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M·托斯卡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29D30/48 | 分类号: | B29D30/48;B60C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及轮胎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轮胎包括环形的胎体帘布层,该胎体帘布层绕着两个环状胎圈卷绕且支撑胎面。胎面带束介于胎体帘布层和胎面之间,胎面带束通常由彼此重叠的多层胎面帘布层构成。各胎圈由进入(plunge)和包在弹性套(所谓的“线箍”/“轮胎夹紧件”)中的多条金属帘线构成。通常,胎圈填胶与各胎圈贴合,胎圈填胶由高硬度的弹性体制成以增大轮胎胎侧部的刚性,并且具有基部与胎圈接触的三角形截面。
通常,例如专利申请EP0310417A2中所述,在成型轮胎之前,各胎圈填胶与对应的胎圈贴合,因此,在“折返”操作之前,两个胎圈分别与胎圈填胶一起被搁在绕着成型鼓放置的胎体帘布层上。
胎圈填胶的主要功能是,确保构成相对硬的胎圈和相对弹性的轮胎的侧面的材料的弹性响应的连续改变;然而,胎圈填胶的存在包含如下的缺点:由于胎圈填胶自身的质量而直接地对轮胎的质量和滚动效率两者造成消极影响,以及由于需要使用相对宽的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而对上述有间接影响。
为了改善轮胎性能,提出了实施所谓“没有胎圈填胶”的轮胎(例如,如专利申请WO2012098500A1所述),其中,传统的三角形形状的胎圈填胶被弹性填胶环替换,首先,弹性填胶环被伸展地配置在胎体帘布层和胎圈之间,当形成胎体帘布层的对应的折返部时,弹性填胶环绕着胎圈折叠成U型,直到弹性填胶环的两个相反端部紧挨着(incloseproximity),最后在绕着胎圈折叠成U形以在弹性环的两相反端之间连接之后进行固化。
然而,观察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谓的“没有胎圈填胶”的轮胎可能具有相对短的持续时间,这是由于该轮胎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处出现了龟裂,并且该龟裂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扩展直至胎圈自身的外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没有上述缺点的并且同时容易地且有成本效益地实现的轮胎及轮胎的成型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根据所附技术方案所确立的轮胎及轮胎的成型方法。
附图说明
现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些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实施的轮胎的一部分的截面;
图2和图3是图1的轮胎的胎圈区域的两个放大示意图;
图4和图5是图1的轮胎的胎圈区域的变型例的两个放大示意图;
图6、图7和图8是制备用于成型图1的轮胎的胎体帘布层的各后续步骤的三个示意图;以及
图9、图10和图11是在成型图1的轮胎的各后续步骤中、出于清楚的目的去除了部分的成型鼓的三个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轮胎被整体指定附图标记1,该轮胎包括环形的胎体帘布层2,胎体帘布层2绕着两个环状胎圈3卷绕以形成绕着两个胎圈3自身的两个折返部4;各胎圈3均由进入和包在弹性套(所谓的“线箍”(cerchietto)/“轮胎夹紧件”)中的多个金属帘线构成。轮胎1包括:胎面5,其被胎体帘布层2支撑;和胎面带束6,其介于胎体帘布层2和胎面5之间且包括多层胎面帘布层。轮胎1包括一对胎侧部7,该一对胎侧部7被胎体帘布层2支撑并配置在胎面5和胎圈3之间。轮胎包括两个胎圈填胶8,各胎圈填胶8均与胎圈3接触且至少部分地包在胎体帘布层2的折返部4内。
根据图2和图3所示,各胎圈填胶8由生(即,原)弹性体(即,橡胶配混物(rubbercompound))填胶条9构成,首先,当胎体帘布层2仍然为平坦的时(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将填胶条9载置拉伸在胎体帘布层2和胎圈3之间,然后绕着胎圈3被折叠成U形,直到填胶条9自身的两个相反端部10和11彼此接触时才形成胎体帘布层2的对应的折返部4(如图3所示,而图2中为了更清楚起见分离地示出了两个端部10和11)。当轮胎1固化时,填胶条9的两个相反端部10和11通过同时清除包在胎体帘布层2的折返部4内的空气(即,通过清除存在于胎体帘布层2的折返部4内的间隙空间)而连接(即,熔融在一起)。
如图6、图7和图8清楚地示出,首先,填胶条9的截面为矩形形状,并且填胶条9具有恒定厚度;随后,在轮胎1的成型期间填胶条9的厚度能够因(尤其在固化期间)施加到填胶条9的张力和压力的作用而局部地改变(增大或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39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