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量管吸头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65494.X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2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出云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爱安德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量管 吸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作为液体的分注装置的吸量管上安装的吸量管吸头。
背景技术
被称作吸量管或微量吸量管的、手持进行操作的、手动或电动的液体 分注装置(以下统一称作吸量管)将由在吸量管内部具备的可动活塞的移 动而引发的体积变化作为空气的体积变化,并由安装于吸量管前端的吸量 管吸头吸取、吐出相当于空气的体积变化量的容积量的液体。
如图12所示那样,以往的吸量管吸头200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苯乙 烯等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制吸头,并形成为管状的细长圆锥台状,在其 基端200b具有用于向吸量管安装的开口部210,在其前端200t具有吸取液 体的开口部220。通过使该种吸量管吸头介于吸量管主体与成为试料的液体 之间并在使用后丢弃,可防止试料间的污染,因此吸量管被广泛应用于研 究室、临床现场等。因此提出有,提高吸量管吸头的隔绝功能的技术(专 利文献1)、具备用于容易拆卸吸量管吸头的机构的技术(专利文献2)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313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360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吸量管作为便利且精密的分注装置而被认知与使用,为了确通过空气 的压力变动来吸取/吐出液体的原理,吸量管由于吸量管吸头的浸液深度(吸 量管吸头的前端距试料液面的深度d、参照图1)而受到水压的影响。具体 而言,当对于预定的吸取容量而使吸量管吸头较深地浸入必要以上的深度 时,则由于水压的影响而产生误差,因此吸取时的浸液深度变得非常重要, 需要按每吸取容量对数毫米单位的浸液面进行管理。此外,可知若使吸量 管吸头的前端浸入液体一定以上,则液体附着于浸液部表面,此成为吐出 时的容量误差。
成为试料的液体进入各种容器,在例如微管等的液体面积较小的容器 中,在吸取时不能容易地确认吸量管吸头的浸液深度。此外,在试料为半 透明的情况时、或有颜色的情况下,确认浸液深度变得非常困难。
本发明基于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作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了使 吸量管的吸取/吐出容量稳定,而具有能够确认吸取时的浸液深度的目测指 示器的吸量管吸头。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某方式的吸量管吸头为,在其前端具有 用于使吸取的液体通过的开口部以及在其基端具有用于向吸量管安装的开 口部的、管状的吸量管吸头,该吸量管吸头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吸量管吸 头的前端侧的前端区域的外周面,沿周向形成有用于确认该吸量管吸头的 浸液深度的标记部。
具体而言,一般在通过吸量管进行液体的吸取时,吸量管操作者从上 方或斜上方观察试料的液面,确认吸量管吸头的前端配置于液面内的情况, 并观察吸量管吸头的前端的深度,调整该吸量管吸头的浸液深度,且以一 定的力量按压吸量管的操作按钮并在一定的速度下进行吸取动作,从而确 保一定的吸取容量。容易理解到该操作较困难,其中一原因与探索吸量管 吸头的浸液深度的适当位置及保持该位置有关,这是由于难以观察吸量管 吸头的浸液深度(浸入量)所导致的。即,空气与液体的折射率不同,并 且,相对于吸量管吸头对于液面从垂直方向浸入,吸量管操作者对此从上 方或斜上方目测,因此难以观察到浸液深度。
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的方式,由于在成为浸液部的吸量管吸头前端区 域的外周,沿周向形成了标记部,因此通过吸量管进行液体的吸取时,能 够将形成的标记部作为基准或相对基准,容易地确认吸量管吸头的浸液深 度。
在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标记部被与所述吸量管吸头一体地树 脂成形,更优选的是,所述标记部与树脂制的所述吸量管吸头通过1次成 形而形成。标记部通过印刷等形成也可获得上述的效果,但通过与吸量管 吸头一体成形、进而通过1次成形来形成,提高了防止污染的效果。
在上述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标记部沿周向形成的图案,在所述前 端区域沿轴向形成有多个。通过沿周向形成的标记部也沿轴向展开,能够 附加相当于刻度的功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确认/调整吸量管吸取时的吸量管吸头的浸液 深度,并能够使吸量管的吸取/吐出容量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爱安德,未经株式会社爱安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54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