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去除白血球的过滤材料、以及去除白血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7878.5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13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内村哲郎;岛田信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医疗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1/02 | 分类号: | A61M1/02;A61M1/34;B01D39/16;B01J20/26;D04H1/435;D04H1/4382;D04H3/011;D04H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去除 白血球 过滤 材料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去除白血球的过滤材料、以及去除白血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输血的领域中,除了输送在由供血者采集的血液中添加抗凝血剂而成的全血制剂的所谓全血输血之外,通常还进行由全血制剂分离出受血者所需要的血液成分、输注该血液成分的所谓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根据受血者所需要的血液成分的种类存在红血球输血、血小板输血、血浆输血等,这些输血中使用的血液制剂存在红血球制剂、血小板制剂、血浆制剂等。
另外,最近去除血液制剂中含有的白血球后输送血液制剂的所谓去除白血球的输血普及。这是由于可知,输血伴随的头痛、恶心、发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比较轻微的副作用以及对受血者造成严重影响的同种异型抗原致敏、病毒感染、输血后GVHD等严重的副作用,主要是由于混入到输血中使用的血液制剂中的白血球引起的。为了防止头痛、恶心、发冷、发热等比较轻微的副作用,据说将血液制剂中的白血球去除至残留率为10-1~10-2以下即可。另外,为了防止作为严重的副作用的同种异型抗原致敏、病毒感染,据说需要将白血球去除至残留率为10-4~10-6以下。
另外,近年对于风湿病、溃疡性大肠炎等疾病的治疗,进行利用血液的体外循环的去除白血球的疗法,得到高的临床效果。
现在由血液制剂去除白血球的方法大致区别存在使用离心分离机利用血液成分的比重差将白血球分离去除的离心分离法、和使用包含无纺布等纤维集合体或具有连续气孔的多孔结构体等的过滤材料来去除白血球的过滤法这两种。通过粘合或吸附来去除白血球的过滤法由于具有操作简便、以及成本廉价等优点而现在最普及。
近年,医疗现场中,对于去除白血球的过滤器提出了新的要求。该要求之一为提高血浆蛋白等作为血液制剂使用的有用成分的回收率。作为血液制剂的原料的血液,多为因善意通过献血而提供的宝贵的血液,但是存在吸附于去除白血球的过滤器中的过滤材料而不能回收的血浆蛋白和红血球制剂直接与过滤器一起废弃而浪费的问题。因此,与现有的去除白血球的过滤器相比降低有用成分的吸附量、提高回收率是极其有意义的。
因此,为了满足上述的医疗现场的要求,谋求使用单位体积的去除白血球能力高的去除白血球的过滤材料、填充比迄今为止更少量的过滤材料而成的去除白血球的过滤装置。期待随着过滤材料的填充量的减量,残留于过滤器内的血液量减少,与以往的过滤装置相比可以提高有用成分的回收率。
市场中对于去除白血球的过滤器,要求短时间内处理所希望量的血液。为此考虑到使得去除白血球的过滤装置形成与以往的装置的截面积相比同等或进一步大、过滤材料的厚度薄的形状。但是,为了维持去除白血球能力的同时使得过滤材料的厚度变薄,需要提高单位体积的去除白血球能力。
另一方面,利用纤维集合体、具有连续气孔的多孔结构体等过滤材料的去除白血球的机理主要在于,与过滤材料表面接触的白血球粘合或吸附于过滤材料表面。因此,为了满足上述要求,作为以往的提高过滤材料中的去除白血球能力的手段,对减小无纺布的纤维直径或提高体积密度等进行了研究(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另外,作为其它的手段,提出了通过使用厚度方向、即液体的流通方向的特定的结构在无纺布的过滤面整个区域均匀化了的去除白血球的过滤器,去除白血球能力高、并且不会产生堵塞、处理时间短的去除白血球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进而,迄今进行了适于去除白血球的过滤材料的滤材的探索(参照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17235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58046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13404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欧洲专利第049185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过滤材料而言,虽然通过提高与白血球的接触频率,可以提高去除白血球能力,但是另一方面,通过血液制剂时的压力损失增大,存在在所期待的血液量结束处理之前处理速度极度降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医疗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医疗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78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