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73120.2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16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山中隆;大见康光;榎本宪彦;加藤吉毅;三浦功嗣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60H1/22 | 分类号: | B60H1/22;B60H1/08;B60H1/32;B60K11/02;B60L1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 | 代理人: | 张丽颖,高永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管理 系统 | ||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4年1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003912,其公开内容作为参照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力汽车、混合动力车辆等电动车辆中,除高温带(100℃左右)的发动机冷却的冷却回路之外,分别搭载有以逆变器、电动发电机为对象的中温带(60℃左右)的冷却、以电池组为对象的低温带(40℃)的冷却等各种各样的温度带的冷却回路。
像这样搭载有多个冷却回路,产生冷却回路的复杂化、搭载性恶化等课题。
另外,在电力汽车、混合动力车辆等电动车辆中,当以发动机的余热、动力传动系统设备的余热为热源对车室内进行供暖时,还产生热量不足而无法充分供暖这一问题。
作为其对策,还开发了搭载有热泵循环的车辆。在该技术中,能够使用热泵循环来从外部气体吸热,从而对车室内进行供暖。然而,根据该技术,由于发动机的余热、动力传动系统设备的余热不用于供暖而向外部气体散热,因此存在无法有效利用热这一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车辆用热控制装置,对于电动发电机及逆变器能够使切换两个系统的冷却水并使冷却水循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0723号公报
本申请人之前在日本专利申请2012-118357号(以下称为在先申请例)中提出了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通过使多个设备切换两个系统的冷却水并使冷却水循环,从而有效地活用热量。
根据该在先申请例,能够综合管理电动发电机、逆变器、电池、车室内空调等的热量。
在该在先申请例中,具备:对多个设备切换两个系统的冷却水流的切换阀;用于使两个系统的冷却水分别循环的两个泵;及冷却一方的系统的热介质且加热另一方的系统的热介质的制冷循环。
切换阀能够切换为余热回收供暖模式、外部气体吸热热泵供暖模式、第一除霜模式、第二除霜模式及蓄热体吸热热泵供暖模式这五个动作模式。
然而,在该在先申请例中,存在如下问题:当对于使用环境不适当地控制动作模式的切换、制冷循环的能力及冷却水的流量时,车室内空调的即效性、舒服性降低,且制冷循环的消耗动力、效率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点,其目的在于适当地控制车辆用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具备:
第一泵及第二泵,该第一泵及第二泵吸入并排出热介质;
压缩机,该压缩机吸入并排出制冷剂;
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该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与通过第二泵吸入并排出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加热热介质;
减压装置,该减压装置使从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膨胀;
热介质冷却用热交换器,该热介质冷却用热交换器使由减压装置减压膨胀的制冷剂与通过第一泵吸入并排出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热介质;
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该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使热介质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
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该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使由热介质冷却用热交换器冷却的热介质与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显热交换,从而冷却送风空气;
空气加热用热交换器,该空气加热用热交换器使由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加热的热介质与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显热交换,从而加热送风空气;
发动机用热传递部,该发动机用热传递部在发动机与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传递;
热传递设备,该具有供热介质流通的流路,且在该热传递设备与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传递;
切换部,该切换部对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在如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热介质在该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与热介质冷却用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状态、热介质在该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与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状态,并且该切换部对发动机用热传递部在如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热介质在该发动机用热传递部与热介质冷却用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状态、热介质在该发动机用热传递部与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状态,并且该切换部对热传递设备在如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热介质在该热传递设备与热介质冷却用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状态、热介质在该热传递设备与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状态;
流量调整部,该流量调整部对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及发动机用热传递部分别调整热介质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731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