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型开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77426.5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65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金谷和长;纲田芳明;腰塚正;安藤正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H13/04 | 分类号: | H01H13/04;H01H33/4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刘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开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使多个触点接触或脱离的多点控制的复合型开闭器。
背景技术
对于负责事故电流的切断任务的高电压用的开闭器,要求其从小电流到大电流能够可靠地切断。特别是关于大电流,必须满足以下的两个切断任务。
(1)近距离线路故障(SLF)电流的切断
与此相关,由开闭器负担以下的任务,即,能够应对在紧随电流零点之后的电压(瞬态恢复电压)的上升初期出现的电压、即其绝对值较低但是具有急剧的变化率的三角波形的电压。
(2)切断器端子短路故障(BTF)电流的切断
与此相关,由开闭器负担能够应对瞬态恢复电压的初期上升平缓但是在后期绝对值变大的施加电压的任务。
近年来,吹弧型(パッファ)的开闭器被广泛地采用。该开闭器在封入SF6气体作为绝缘性气体的压力容器中容纳有一个具有能够接触或脱离的触点的切断部。此外,在切断动作时,将绝缘性气体吹到触点上,对电弧进行消弧。在该方式中,需要通过单一的开闭器来达成上述的两个切断任务。
而且,将相对于各个切断任务特定化了的切断部连结并达成上述两个切断任务的方式的开闭器也正在被开发。即是具有多个切断部,且各切断部分担各自的切断任务的方式的开闭器。这样的开闭器将单一的压力容器的内部空间分离为两个,在各自的空间构成切断部。
即,在分离后的内部空间的一方容纳BTF切断性能优越的吹弧型的切断部,在另一方容纳SLF切断性能优越的吹弧型的切断部。并且,两个切断部是串联式电连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87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述那样,将两个相对于各个切断任务特定化了的切断部连结的开闭器的各切断部具有接触或脱离自如的触点。但是,由于通过作为单一的操作部的执行器进行所有的触点的切断动作以及投入动作,所以给操作部的带来大的负担。由此,操作部的种类、尺寸被限制,在无法增大操作能量的情况下,存在切断时间变长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以往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达成高电压用的开闭器所要求的多个切断任务且切断时间短的复合型开闭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复合型开闭器是为了达成上述那样的目的而提出的,具有如下的发明技术特征:
(1)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以上的开闭器;
(2)所述开闭器中的至少一个是在触点部具有真空阀的真空开闭器;
(3)所述开闭器中的至少一个是具有绝缘耐力比所述真空开闭器大的触点部的高耐压开闭器;
(4)所述高耐压开闭器以及所述真空开闭器具有如下的发明技术特征:
(4-1)密闭容器,填充有绝缘性介质并且容纳所述触点部;
(4-2)支承部,一边支承所述密闭容器,一边进行所述密闭容器与接地面的电绝缘;
(4-3)操作部,驱动所述触点部具有的可动电极;
(4-4)电源部,向所述操作部供给电力;
(5)所述高耐压开闭器还具有如下的发明技术特征:
(5-1)所述操作部和与所述操作部连接的所述触点部的可动电极等电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复合型开闭器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表示投入状态。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复合型开闭器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表示切断状态。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A)表示真空开闭器,(B)表示高耐压开闭器。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剖视图,(A)表示真空开闭器,(B)表示高耐压开闭器。
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真空开闭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表示投入状态。
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真空开闭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表示切断状态。
图7是图5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图6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复合型开闭器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表示投入状态。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复合型开闭器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表示切断状态。
图11是图9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图1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3是第4实施方式的高耐压开闭器的剖视图。
图14是第5实施方式的高耐压开闭器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复合型开闭器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774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放电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 下一篇:作为共同构件的压力罐和金属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