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电池、隔板以及内部电阻测定装置的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77487.1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65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哲也;酒井政信;杉本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202 | 分类号: | H01M8/0202;H01M8/04537;H01M8/2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电池 隔板 以及 内部 电阻 测定 装置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电池、隔板以及内部电阻测定装置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WO2012/077450A1中,作为以往的层叠电池的内部电阻测定装置,公开了将源端线和感测线分别以不同的路径与层叠电池的隔板连接的装置。该以往的层叠电池的内部电阻测定装置使交流电流经由源端线流向隔板的发电区域,将此时的交流电位经由感测线输入至内部电阻测定装置,由此测定出层叠电池的内部电阻。
发明内容
然而,前述的以往的层叠电池的内部电阻测定装置没有考虑到在从感测线起到隔板的发电区域为止的隔板的非发电区域产生的电压降的影响。因此,经由感测线向内部电阻测定装置输入的交流电位会受到在隔板的非发电区域产生的电压降的影响。
由此,存在由内部电阻测定装置运算出的内部电阻与实际的内部电阻之间产生误差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由内部电阻测定装置运算的内部电阻的测定精度的层叠电池、隔板以及内部电阻测定装置的连接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某方式,提供一种以夹持膜电极接合体的方式层叠而成的燃料电池的隔板,该膜电极接合体形成发电区域。该隔板具备:源端连接点片,其用于进行内部电阻测定用的交流电流的输入和输出;以及感测连接点片,其用于检测向源端连接点片输入和从源端连接点片输出的交流电流的电位。而且,具备分离单元,该分离单元使感测连接点片与从源端连接点片向发电区域的内部电阻测定用的交流电流的电流路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堆的立体图。
图2是燃料电池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堆用作用于驱动车辆的电力源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概要图。
图4是关于内部电阻测定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关于将源端线和感测线经由各连接器而与各片连接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交流电源部的详细内容的图。
图7是关于交流调整部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隔板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9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隔板的非发电区域以电路示意性地表示的图。
图10是将源端电流路径35以更简单的电路示意性地表示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中间隔板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中间隔板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中间隔板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14是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中间隔板的非发电区域以电路示意性地表示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中间隔板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中间隔板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中间隔板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中间隔板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中间隔板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21是表示比较例的中间隔板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22是表示比较例的中间隔板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堆10的立体图。图2是燃料电池堆1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燃料电池堆10具备层叠电池11、一对集电板12、一对绝缘板13、一对端板14以及框体15。
层叠电池11是将多个燃料电池单体1以层叠的方式串联连接而成的。
燃料电池单体1例如是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单位单体。如图2所示,燃料电池单体1具备在中央部分配置有膜电极接合体(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以下称为“MEA”)2a的MEA板2、配置在MEA板2的一面侧(图中表面侧)的阴极隔板3以及配置在MEA板2的另一面侧(图中背面侧)的阳极隔板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77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