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析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的方法和利用此方法选择个性化药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80813.4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1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尹兑荣;李泓沅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科学技术院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G01N33/533;G01N21/78;G02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潘怀仁;康泉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析 信号 通路 活化 状态 方法 利用 选择 个性化 药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实时分析单分子蛋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分析从受试者分离的细胞或组织中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的方法以及利用此方法选择个性化药品或预测药品的治疗效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实时单分子蛋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来分析从受试者分离的细胞或组织中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的方法以及利用此方法选择个性化药品或预测药品的治疗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对疾病的个性化诊断、预后预测以及治疗主要集中于基因分析。但是,包括癌症的特定疾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构成人体的细胞的异常活动,更具体而言是由于构成细胞并调节细胞的多种蛋白之间的异常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因此,仅通过基因分析来单独观察蛋白无法提供更多的指导。事实上,通过基因分析具有同样基因特征的患者,对靶向抗癌剂具有不同的易感性,并且他们的预后也不同。在单分子水平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分析,可提供关于细胞内信号网络如何变化的更准确信息,而且还能提供特定癌症的发展和特性以及其治疗方法的信息。
最近,通过引入个人的基因分析进行考虑个体患者的特性的个性化诊断及个性化药品的研究。但是,如上所述,因疾病的性质由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引起的细胞活动所决定,因此,需要研究通过蛋白相互作用形成的信号网络,为了相对于在基因水平上分析每个蛋白的零碎方法的更准确的理解。为了充分理解生命现象,在分子及相互作用的网络水平上理解信号转导是必要的。例如,即便具有相同基因突变的患者,对同样的靶向药品也会显示出不同的反应,因为细胞信号转导基于复杂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相同的癌症蛋白表达可能诱导不同的信号通路。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准确分析是诊断疾病、预后评价及药品开发的重要基础。常规技术基于测量活性和理解相互作用的方法验证蛋白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利用X射线结晶法等验证在原子水平上与相互作用相关的氨基酸残基或原子的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体系等确认两个蛋白之间的二元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免疫沉淀及质量分析来确定复合体相互作用的方法。除了这些生物体外方法之外,还使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FRET,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以及双分子荧光互补法(BiFC,Bimolecular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的细胞内分析方法。
但是,在色谱分析的情况下,因为蛋白质被纯化之后进行分析,在单一分子水平上很难确认与混合有其他蛋白等的实际细胞环境中类似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酵母双杂交体系的情况下,因细胞的混合蛋白表达而引起的转录活性的影响,分析的准确度也会不同。FRET法是使用荧光转移至相邻部分的方法,因此,仅在产生荧光转移时蛋白之间的结合才有可信性,故有成功率低的缺点。尤其,蛋白的结合在短时间内以较弱的结合出现时,不断被提出由上述的方法是不能准确地测定的缺点。
因此,需要准确地分析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在复杂的环境中预测疾病的途径,从而能找出并筛选个性化靶向药品的新的方法。
遍及本说明书,参考并引用了许多论文及专利文献。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参考引用的论文及专利文献的公开内容,使得更加明确地说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水平及本发明的内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人开发了以能同时实时分析信号路径上的靶蛋白和其他蛋白之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为基础的分析细胞或组织中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的方法及利用此方法的选择个性化药品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析从受试者分离的细胞或组织中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选择个性化药品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预测对药品的治疗反应性的方法。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及优点从下面的本发明的详细说明、权利要求以及附图将会更加明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分析从受试者分离的细胞或组织中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科学技术院,未经韩国科学技术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80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