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中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再生方法和具备该后处理装置的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81709.7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5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早川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越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3/023 | 分类号: | F01N3/023;F01N3/025;F01N3/029;F01N3/18;F04B35/00;F04B49/00;F04B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鹿屹;李雪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驱动 压缩机 中的 排气 处理 装置 再生 方法 具备 | ||
1.一种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中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包括:吸入被压缩流体并压缩的压缩机主体;驱动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发动机;开闭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吸入口的吸入阀;容量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吐出侧压力的变化通过开闭所述吸入阀进行容量控制;以及进行所述发动机的转速控制的速度控制单元,
在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通道中设置排气后处理装置,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具备用于捕捉排气中的颗粒物质的滤芯和氧化催化剂,
当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中设置的滤芯上堆积的颗粒物质的量达到规定的强制再生开始量以上且输入了强制再生的开始指令时,
将由所述容量控制单元进行的容量控制无效化,关闭所述吸入阀,并且将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吐出侧大气开放,使所述压缩机主体处于低负荷状态,
并且使所述发动机处于规定的再生转速且切换到使排气温度上升的规定的运转状态构成的强制再生模式,
由此进行使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内的温度上升到所述氧化催化剂的活性温度以上且不足所述颗粒物质的自燃温度的温度而使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的所述滤芯上堆积的颗粒物质强制燃烧的强制再生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中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后处理装置中设置的滤芯上堆积的颗粒物质的量达到规定的强制再生开始量以上时,
使由所述速度控制单元进行的转速控制无效化,使所述发动机切换到以规定的无负荷运转速度运转的待机运转模式,设置等待所述强制再生的开始指令的输入的前处理,
并且在所述待机运转模式的运转中,输入了所述强制再生的开始指令时,
将所述容量控制无效化,使所述压缩机主体成为所述低负荷状态,
并且将所述发动机的运转状态从所述待机运转模式切换为所述强制再生模式,进行所述强制再生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中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持续进行所述强制再生处理直到经过规定时间且所述滤芯上堆积的颗粒物质的量低于规定的强制再生结束量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中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再生模式中的发动机的运转控制,伴随燃料的追加喷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中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再生模式中的发动机的运转控制,伴随燃料的追加喷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中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压缩机主体设为所述低负荷状态后,将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向所述强制再生模式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中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压缩机主体设为所述低负荷状态后,将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向所述强制再生模式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中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压缩机主体设为所述低负荷状态后,将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向所述强制再生模式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中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压缩机主体设为所述低负荷状态后,将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向所述强制再生模式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中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吐出侧压力降低到规定的下限压力以下后,将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向所述强制再生模式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驱动型压缩机中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吐出侧压力降低到规定的下限压力以下后,将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向所述强制再生模式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越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北越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817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