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83324.4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8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川嶋航治;金月真吾;近藤雅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9/06 | 分类号: | H02K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熊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 ||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包括气体冷却器(14),该气体冷却器(14)收纳于壳体(2)的上部所设有的气体冷却器室(13)且在各定子线圈端部(7)的上部的壳体(2)的开口部(15)附近各设有一台,在该旋转电机中形成冷却气体按下述路径进行循环的气体循环路径,即:风扇(12)的进气侧所设有的空间A→包围风扇(12)的周围的空间B→气体冷却器室(13)→气体冷却器(14)→包含定子线圈端部(7)的空间C→转子(4)与定子(3)的间隙(11)及转子(4)和定子(3)中形成的气体通路→定子(3)的外周与壳体(2)之间的空间D→空间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封入有冷却气体的壳体内收纳定子和转子、且具备气体冷却器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旋转电机具有冷却气体按下述顺序循环的结构,即:设置于风扇的进气侧的空间A→包围风扇的周围的空间B→气体冷却器室→气体冷却器→包含定子线圈端部的空间C→转子与定子的间隙及形成于转子和定子的气体通路→定子的外周与壳体间的空间D→空间A,并且在旋转电机的侧面设置有四台气体冷却器(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88961号公报(段落〔0013〕~〔0015〕、图2、图3)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公开的旋转电机的结构中,旋转电机整体在宽度方向上较大,从而需要较广的设置面积。因此,存在设置的自由度变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定子线圈端部的冷却性恶化的情况下减小设置面积、提高设置自由度的旋转电机。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电机包括:定子,该定子配设在封入有冷却气体的壳体内,并具有定子铁心、定子线圈、以及定子线圈的两端部的定子线圈端部;转子,该转子隔着空隙配置在定子的内周侧,并具有安装于转轴的转子铁心及转子线圈;风扇,该风扇安装于转轴的两端部附近,将转子线圈的相反侧作为进气侧,从轴心侧吸入冷却气体并向外周侧送出;以及气体冷却器,该气体冷却器收纳于定子线圈端部所处的壳体的上部所设有的气体冷却器室,并设置在壳体的开口部的附近,形成下述气体循环路径,即,从风扇的进气侧所设有的空间A通过风扇被吸入的冷却气体按包围风扇的周围的空间B→气体冷却器室→气体冷却器→包含定子线圈端部的空间C→转子与定子的间隙及转子和定子中所形成的气体通路→定子的外周与壳体之间的空间D→空间A的路径进行循环,在各定子线圈端部的上部各设置一台气体冷却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电机,具备收纳于定子线圈端部所处的壳体的上部所设有的气体冷却器室且设置于壳体的开口部的附近的气体冷却器,按设置于风扇的进气侧的空间A→包围风扇的周围的空间B→气体冷却器室→气体冷却器→包含定子线圈端部的空间C→转子与定子的间隙及转子和定子中所形成的气体通路→定子的外周与壳体之间的空间D→空间A的路径形成冷却气体进行循环的气体循环路径,在各定子线圈端部的上部各设置一台气体冷却器,因此,能够在不使定子线圈端部的冷却性恶化的情况下减小旋转电机的设置面积,提高设置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俯视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83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支撑活性材料/碳纳米材料网络
- 下一篇:包含材料复合体的氢储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