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RM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02790.1 申请日: 2015-01-05
公开(公告)号: CN104571202B 公开(公告)日: 2017-11-03
发明(设计)人: 高明煜;王夏明;朱琦;黄继业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G05D23/22 分类号: G05D23/22
代理公司: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40 代理人: 黄前泽
地址: 310018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arm 温度 采集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的是温控领域,特指是一种基于ARM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薄膜包装流水线中,需要经过薄膜的热切割,热接合,热收缩等工序,这些工序需要在一个恒定温度下进行,温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到包膜的效果。目前的解决方案大都是外接独立的温控表,每个需要控制温度的地方都要外接一个温控表,增加了设备的生产成本,也降低了设备的工作稳定性。此外,由于是外接的温控表,与主控制处理器无法通信,改变控制温度都得手动进行,无法满足实时调节控制温度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本系统的控制算法在ARM处理器上实现,它的适用范围不仅仅在薄膜包装流水线,在任何基于ARM处理器的需要温度控制的系统都可以移植。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ARM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包括ARM处理器、220V交流过零检测电路、热电偶温度采集放大滤波电路、室温采集放大电路以及温度控制输出电路。此处所用的ARM处理器为ST公司的STM32F103ZET6。

所述的220V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包括6个电阻,2个二极管,第一运算放大器LM358和1片光耦NEC2501L-1。

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220V交流电的火线,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220V交流电的零线,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正电源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并接12V模拟电源,负电源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输出端与光耦的1脚连接;光耦的2脚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光耦的4脚接3.3V电源,3脚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并与ARM处理器的一个带定时器功能的I/O口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系统地。

所述的热电偶温度采集放大滤波电路包括仪表放大器U2、第二运算放大器U3、7个电阻和9个电容,仪表放大器U2的型号为INA126,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型号为OP07;

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热电偶的负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仪表放大器U2的2脚负输入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热电偶的正极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仪表放大器U2的2脚正输入端连接;仪表放大器U2的1脚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8脚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4脚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并接负5V模拟电源,5脚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并接模拟地,6脚与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7脚与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并接正5V模拟电源;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2脚、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6脚并与ARM处理器的一个模拟输入脚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3脚、第九电容C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模拟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4脚与第十电容C10的一端连接并接负5V模拟电源,7脚与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并接正5V模拟电源,1脚、5脚、8脚架空;

室温采集放大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U4,第三运算放大器U5、3个电阻和2个电容,所述的温度传感器U4型号为LM35DZ,所述的第三运算放大器U5型号为OP0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2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