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浓度腐植酸水溶肥料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03070.7 | 申请日: | 2015-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9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高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咸阳三精科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2;C05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宋秀珍 |
地址: | 71202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腐植酸水溶 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腐殖酸水溶肥料。
背景技术
水溶性腐植酸肥料是指以适合植物生长所需比例的腐植酸,添加适量氮、磷、钾大量元素或锌、硼、铁、钼、锰、铜等微量元素制成的液体或固体水溶肥料。水溶性腐植酸肥料经水溶解或稀释,用于灌溉施肥、叶面施肥、无土栽培、浸种蘸根等用途。目前现有腐植酸水溶肥料主要由腐植酸、氮、磷、钾等元素组成,受矿物腐植酸提取工艺和活性的限制,目前大部分腐植酸水溶肥料中的腐植酸抗凝絮性能和活性都不理想,氮、磷、钾等元素的总体含量小于400g/L,含腐植酸胶体溶液放置久后容易沉淀,因此使用后起不到相应的效果,有的还添加有激素成分,虽然能使作物提早成熟,但后期出现早衰,产量和品质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浓度腐殖酸水溶肥料,采用高活性腐植酸钾和三聚磷酸钾为主要原料,其腐植酸抗凝絮性能和活性大大提高,产品氮磷钾大量元素含量高,有效促进生物新陈代谢,提高生物活性,提高授粉质量,全面、快速补充氮、磷、钾,高效、持久。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高浓度腐殖酸水溶肥料,原料成份按下列重量比复配:尿素10~20、氯化钾2~3、三聚磷酸钾50-60、腐植酸钾6~10、硼酸2~4有机硅0.2~0.6,水30~40。
进一步地,原料成份按下列重量比复配:尿素15、氯化钾2.5、三聚磷酸钾55、腐植酸钾7、硼酸2.8有机硅0.4,水35。
进一步地,所述腐植酸钾为高活性腐植酸钾,以高活性的年轻褐煤为原料提取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三聚磷酸钾为白色结晶粉末,密度2.54g/cm3,熔点620~640℃,易水解,在水溶液呈碱性且具有良好的络合能力与分散能力的三聚磷酸钾。
进一步地,所述腐殖酸钾中腐植酸≥70%,有机质≥80%,K2O≥8%;所述三聚磷酸钾的纯度为95%,其中P2O5≥47%K2O≥5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采用腐植酸含量高的腐殖酸钾,其中腐植酸≥70%,有机质≥80%,K2O≥8%,纯度95%三聚磷酸钾中P2O5≥47%K2O≥52%,原料都为高水溶性,添加有机硅后,由于有机硅的润湿性和分散性极佳,溶液稳定均一,具有安全方便、使用量少、用途广泛、绿色环保、无残留的特点;
2、采用高活性腐植酸钾,复合三聚磷酸钾合理复配而成,功效显着,有效地加速作物生长发育,为生产绿色健康食品、减轻环境污染、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含有超浓缩、高含量液体活性腐植酸营养液,提高作物通过叶面对养分的吸收效率,促花芽、膨果、增甜、亮果;籽粒饱满,叶片大、厚;移栽后使用可促进根系生长,壮根、促苗;
4、广泛适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及花卉等,适用作物范围广、使用浓度范围宽、用量少;
5、营养搭配合理,具有协同营养作用,被作物吸收后,其羧基官能团能激活辅酶,加速酶促反应,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生物活性,提高授粉质量,全面、快速补充氮、磷、钾,高效、持久,可代替根部追肥,后期平衡营养吸收,不旺长;
6、可以改善杀菌剂、杀虫剂的作用效果,螯合微量元素、促进植物养分吸收,预防缺素症状,增强阳离子交换能力(CEC)、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经济、安全、方便、高效、用量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高浓度腐殖酸水溶肥料,取尿素10kg、氯化钾2kg、三聚磷酸钾50kg、腐植酸钾6kg、硼酸2kg有机硅0.2kg,水30kg。在反应釜里加水30kg,温度保持60—80℃,将尿素10kg添加到反应釜中使之溶化,然后再加入氯化钾2kg、硼酸2kg,边搅拌边溶化,再加入三聚磷酸钾50kg,搅拌2小时后加入腐植酸钾6kg搅拌1小时,最后加入有机硅0.2kg,给反应釜中补入适量水,使反应釜中的液体总量达到100mL,再搅拌1小时,静止24小时后即得到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咸阳三精科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咸阳三精科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30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