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多种吸能形式的碰撞吸能装置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04545.4 | 申请日: | 2015-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7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葛平政;鲁明皓;胡中伟;林添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2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具 多种 形式 碰撞 装置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大幅度降低碰撞的瞬间冲击力,同时可保持碰撞过程中吸能的持续性和高效性的碰撞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汽车保有量与日剧增、交通状况拥挤等因素,汽车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因此,车辆的安全问题在车辆设计中变的至关重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电子技术、新型材料等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防碰撞领域。同时,汽车的安全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汽车设计方面也考虑到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等多种因素,这些需求都使得在汽车碰撞领域的安全装置方面推陈出新。
然而,在当今的汽车碰撞过程中,汽车碰撞安全装置的吸能方式主要以折叠变形产生的塑性吸能为主。导致目前的汽车吸能装置具有吸能形式单一、吸能效率低等缺点。因此,本发明装置提出一种采用多种吸能形式组合的新型吸能结构,该结构具有大幅度降低瞬间碰撞力、均匀分布碰撞载荷、装置结构简单、持续高效吸能等方面的优点,很好的保护了车内乘员的安全性。并且,该碰撞装置应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其它碰撞吸能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传统塑形折叠变形吸能的缺陷,合理的设计出结构简单,能大幅度降低瞬间碰撞力、均匀分布碰撞载荷、持续高效吸能的装置。并且要求此装置具有使用范围广泛,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多种吸能形式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挤压部和胀裂部;所述胀裂部包括至少一个胀裂单元;所述胀裂单元分为连续设置的第一圆柱体、圆台和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底面积与圆台的下底面积相同;第二圆柱体的底面积与圆台的上底面积相同;所述胀裂单元的中心为一中空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吸能材料;
所述挤压部包括挤压杆和挤压板;所述挤压杆分为阶梯型连续设置的第一挤压杆和第二挤压杆;所述第一挤压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且大于第二圆柱体的底面直径;第二挤压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所述挤压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底面直径。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吸能材料为泡沫镁;所述泡沫镁与第二圆柱体的内壁为过渡配合。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杆和挤压板的材料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且为实体结构。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胀裂部的材料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将上述兼具多种吸能形式的碰撞吸能装置用于交通工具中的用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装置实现了多种吸能形式的有效复合,包括纵向压缩吸能、横向挤压吸能、胀裂吸能和撕裂吸能。多种吸能方式的组合使得碰撞时的冲击载荷大幅度降低,减缓了冲击载荷的波动,使得冲击载荷趋于平稳,提高了吸能效率。
2.本发明装置中的泡沫镁在阶梯形挤压杆的压缩过程中,发生了纵向压缩和横向挤压两次吸能,较传统的压缩吸能多了一种吸能形式,提高了能量吸收的效率。
3.本发明装置很好的利用自身结构的特点,第二圆柱体可进行两次能量的吸收。第二圆柱体在发生胀裂吸能后,随着阶梯型挤压杆的压溃,发生撕裂吸能,大大增大了同一部位利用率,提高了吸能的效率,也节约了成本。
4.本发明装置采用圆柱体、圆台结构间隔排列的方式,结构简单,适合大量生产制造。
5.本发明装置采用新的吸能形式,通过阶梯型挤压杆对泡沫镁的纵向压缩和圆柱体的横向挤压,发生纵向压缩吸能和横向挤压吸能,圆柱体、圆台的胀裂、撕裂吸能,使得能量在吸收方面变得持续且高效。
6.挤压杆采用阶梯型设计,此种设计很好的利用了挤压杆直径大小的不同这一特点,使得圆台和圆柱体能同时发生胀形,达到均匀分布碰撞载荷的目的,以保护车内人员免受二次碰撞的伤害。
7.由于阶梯形挤压杆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实心结构,因此可承受较大的冲击力且具有良好的能量吸收能力,在撕裂完成后,可进一步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8.本装置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由于CFRP具有密度小,强度高,韧性好等特点,使得本装置质量轻,强度高,便与制造,安全可靠;由于CFRP在胀裂吸能和撕裂吸能方面优于其他材料,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吸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胀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挤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碰撞前挤压部和胀裂部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45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杆软轴式雨刷驱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监控方法及系统